5月3日上午,大连港矿石码头2号转水泊位现场,载重吨20.35万吨的“中钢踏实”轮正在进行矿石转水装船作业。本航次该轮将装载近16万吨混矿产品发往台湾地区,这是该轮继去年底大连港启动台湾铁矿石中转业务以来第二次到港作业,为后续大连港实现大连-台湾地区混矿产品“班轮化”运作打下良好基础。
大连港矿石码头是国家首批允许接卸40万吨矿船的4个沿海港口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兼具港口保税与现货混矿资质的专业化矿石码头。自2012年3月携手世界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次开展港口保税混矿业务以来,大连港集团充分发挥港口业务创新和辽宁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以“大船+混矿”业务模式,全力打造东北亚地区矿石分拨中心与混矿基地,其精确、优质的混配产品被巴西淡水河谷命名为“大连标准矿”。
2017年,辽宁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大连港集团与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单位联合在全国率先推出“保税混矿”、海关通关“归类尊重先例”、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口岸监管单位协同“三互”大通关、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服务5项重大改革创新措施,以保税方式将从巴西淡水河谷运来的不同品位铁矿石在港口进行混配,再进行转口。不仅实现了“海外矿山”向中国口岸前移,更完成了中国铁矿石由单纯进口向转口贸易的华丽转身。2017年,大连港保税混矿成功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第一个年度混矿业务量超千万吨的矿石码头,其中日韩国际中转量500余万吨,成为国际业界知名品牌。
混矿业务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大连标准矿”过硬品质。据悉,台湾钢厂客户对混矿产品质量要求很高,经淡水河谷推荐,于去年开始与大连港进行合作。使用“大连标准矿”后,台湾钢厂客户对大连港装卸效率、混矿品质非常满意,并给予高度评价,“中钢踏实”轮的再次靠泊,也是对大连港混矿产品的认可和肯定。目前,以混矿产品为主的大连港铁矿石中转业务范围,已拓展至环渤海、长江流域、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地,国际中转合作港口达15个。一季度,大连港累计完成混矿作业242万吨,同比增长超八成。其中混矿成品矿国际中转量167万吨,较去年同期实现10倍增长,成为今年以来大连港混矿业务最大亮点。
大连港保税混矿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为中国钢企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海外原料议价权探索出一条新路,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自贸区开放红利的成功缩影。从“等米下锅”到“私人订制”,从“来料加工”到“进军国际”,大连港积极扩展海外市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创造了又一成功范例。
此外,为满足国际中转船舶大型化需求,大连港已将矿石码头2号中转泊位升级至15万吨级(兼顾有条件靠泊20万吨级船舶装船作业),转水能力提升至120万吨/月。同时,已完成矿石码头4号堆场升级和改造工程,使混矿能力由1500万吨/年提升至2000万吨/年。2018年,大连港将继续加快推进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与混矿基地建设,国际混矿中转量将实现大幅增长。
文/殷良婷
摄影:赵光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