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第十七个“中国航海日”。在今天于上海北外滩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海日上海论坛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联合编制的《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上海再度排名第三,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中国香港、迪拜分列第四、第五位。
据介绍,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包含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从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个维度对全球43个样本城市的阶段性综合实力予以评估。
《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纽约-新泽西、宁波舟山。
过去一年,得益于航运资源与配置能力的优势积累,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头部三强格局稳固。新加坡连续8年夺冠,伦敦在高端航运服务方面优势依旧,稳居第二。上海在航运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枢纽建设与服务业发展“双轮”驱动,借助自贸试验区发展、科技创新赋能、长三角协同发展等机制,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综合排名紧追冠亚军,保持第三。
从前十强来看,5个位于亚洲,4个位于欧洲,1个位于美洲。其中,雅典-比雷埃夫斯受惠“一带一路”倡议,排名第八;连续12年保持着全球货物吞吐量之最的宁波舟山,首次跻身前十,成为中国港航的另一股“硬核”力量。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国际性港口运营商与排名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已纷纷切换至创新发展的快车道,通过推动港航数字化提升运行效率与效益。根据近日发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品牌的标志地,虹口北外滩将迎来新一轮开发重大历史机遇。据介绍,北外滩将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事法律、信息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态,着力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功能创新示范区。
据悉,“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自2014年首次向全球推出以来,至今已连续第8年发布,见证了全球港口空间位势的梯次重构,见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建成,指数影响力与日俱增,已成为评价各大航运中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将做这三件大事
“在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上海以独特的自身优势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去年底,上海基本建成了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具备了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能力。”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于7月11日在中国航海日上海论坛上表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继续,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在曲折中迎来复苏,物流供应链紧张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双碳”大背景下,全球航运业减排承压,各国政府、港航机构都在积极制定并执行减少碳排放的方案。
“这些都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张为透露,接下来将加快打造具有更强枢纽门户功能、更高资源配置能力、更大市场竞争力和更广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具体看来,一是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进一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与江苏、浙江、安徽一起,强化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形成一体化治理体系。同时,还将拓展多式联运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畅达的集疏运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航空港、邮轮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和高水平邮轮经济中心。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将强化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区建设,大力促进海事法律、航运金融、航运咨询、文化会展等现代航运服务要素集聚,打造新时代航运服务功能高地。同时,还将开展新一轮航运制度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推进航运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不断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智慧航运、绿色航运。在智慧航运方面,将切实加强港航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化服务平台打造,并着力加快港航产业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在绿色航运方面,将深入贯彻“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部署,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更好促进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