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长江 港通全球丨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
推介会在武汉举行
港口是拥抱江海、探索世界的起点
港口,自古就象征着开放、通畅、门户、商贸、繁荣、收获……
武汉的港口/码头,将内陆与江海相连
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奠定了武汉航运历史上的千年繁华——
今天,当铁路遇上港口
当水铁在“武汉”交汇,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由此积聚而来的长江流域要素集群,将发生怎样的聚变?
将为长江客户带来怎样的新体验?
港通全球 货达八方
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水铁联运图景
正在“一张蓝图干到底”
武汉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即将开港运营,届时将真正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作为我国中部枢纽港建设核心项目,她将给长江流域客户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期待?
7月6日下午,“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推介会”在武汉举行。
本次推介会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新洲区人民政府、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承办。推介会以“支点长江 港通全球”为主题,吸引了长江流域铁路、航运、港口、物流、金融和贸易电商等企业代表出席,共商协作新业态。
推介会当天,武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文,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长江航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黄克艰,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涂山峰、武汉新洲区委书记赵利洪致辞。推介会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方洁主持。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丁向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总调度长林敏、上海泛亚航运公司副总经理罗海林、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副总经理姜庆华、湖北机场集团副总经理罗国伟、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利成等港航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受邀做专题发言。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冯波鸣致答谢辞。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是中远海运港口“长江战略”支点,2020年8月1日开工,计划2021年8月1日实现开港运营,计划2022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可形成100万标箱吞吐量,50万标箱水铁联运量,打通铁路和水路运输间“最后一公里”,形成“铁港同场、运营同场、查验同场、信息同场”的一体化格局,成为长江最大水铁联运基地。
项目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面积约852亩,总投资约28亿元,主要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站区、附属作业区三大部分。其中,码头作业区建成4个集装箱泊位,可靠泊作业“1140”船型,预计年吞吐量可达100万标箱;铁路站区建成1束1050米铁路装卸线,实现整列到发,年集装箱水铁联运作业可达50万标箱;附属作业区为水铁联运工程提供拆装箱、洗修箱、空箱堆存等配套增值物流服务。项目同步加入“5G+”等智慧元素,将建成我国第一个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推动长江传统港口向绿色智慧新型港口的转型升级。
武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伟在致辞中表示:武汉是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首个获批的省会城市,“九省通衢”的优势十分明显,是当之无愧的“祖国立交桥”。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开港运行后将形成100万标箱的港口作业和水铁联运中转能力,成为内河最大的水铁联运枢纽和内河首座“智慧港口”。武汉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成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完善集装箱港口群基础设施,打造我国中部地区枢纽港。到2025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年。项目将成为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以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重要组成。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黄小文在致辞中表示: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在武汉的产业发展,将集装箱业务区域总部和管理中心设在武汉,统筹运作长江中上游的集装箱业务,并在武汉建立了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全球信息服务中心及湖北储运物流供应链中心等。未来,中远海运集团将以武汉为支点,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为平台,利用中远海运系统内的航运、港口、物流、金融等资源集群为广大客户合作伙伴做好服务,畅通长江全程供应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鼎力助推武汉打造中部枢纽港口城市,助力湖北省和武汉市高质量发展。
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推介活动承载着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希望项目成果发挥好内陆最大水铁联运枢纽功能,加快向长江中上游、中国中部地区等腹地市场拓展,深刻改变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物流方式和运输格局;着眼水铁联运优势,加快商贸物流和区域分拨能力建设,用好武汉枢纽条件;促进产业纵向延伸,跨界融合,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由中远海运港口公司旗下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作为股东方代表,中远海运港口董事会主席冯波鸣在答谢致辞中向湖北及武汉省市政府和长江流域客户伙伴,以及奋战在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项目的一线建设者表示了诚挚感谢。他指出,项目自核准立项以来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实现从报批、开工建设到运营准备就绪,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堪称业界典范,各方单位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为水铁联运启动运营和内外贸业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借助推介机会,冯波鸣代表中远海运港口公司再次向客户伙伴发出真诚的合作邀请,携手一道加入武汉打造中部地区枢纽港的建设者行列。冯波鸣表示,公司将继续秉承“The Ports for ALL”的发展理念,依托中远海运集团全球领先的航运、码头与物流等全链条资源以及武汉无可比拟的中心区位优势,全力赋予水铁联运新动能,致力为客户提供操作效率更高,响应需求更快,综合物流成本更优的供应链增值服务;借力中远海运在5G智慧港口的丰硕科研成果,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前沿科技,积极打造智慧港口示范工程;联袂合作伙伴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一体化运营,构建辐射中西部和中上游、贯通全流域的综合性物流枢纽,让武汉和世界更加紧密相连。
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振兴主持主旨演讲环节及专题发言环节。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邱金城作为项目负责人,从市场关注点、武汉优势、项目推介、产品介绍、案例分析等5个方面作了《智慧港口支点长江 水铁联运港通全球》主旨推介,回答了“项目如何让客户满意”这一市场提问,全面呈现了项目“一站式”水铁联运、中游大船母港水水中转、港站同场、集散转换、仓储配套功能等一应俱全的服务特色。面对市场诸多关注——“是不是内外贸都能做?引入新技术管理能提高作业效率吗?水铁联运运输效率是不是更高?运输成本是不是更低?”,项目都给出了“YES”的肯定回答。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以水铁联运、水水中转、定制升级和按需转换不同包装这三大产品为主打,实现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将为长江中上游翻坝作业、水铁联运等现有物流路径痛点提供高效、全程、经济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主旨推介以“成都-上海”为案例,通过数据对比了公路直达、铁路直达、水路直达、水铁联运(武汉中转)这四种运输方式的成本和运输时长。水铁联运在降低二分之一成本的同时,可大幅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水铁联运头也将实现无人化、无纸化以持续提高作业效率,并以功能齐备的附属作业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随着传统江海联运和中欧班列在项目的交汇融通,将进一步打通东北亚、东亚、东南亚经武汉至欧洲的国际物流贸易新通道。
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丁向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调度总长林敏、上海泛亚航运公司副总经理罗海林、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副总经理姜庆华、湖北机场集团副总经理罗国伟、东风商用车公司总裁助理刘利成、湖北省港口集团负责人涂山峰分别就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合作前景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嘉宾表示将以项目新合作为契机,协作新业态,共同提升客户长江全程服务的体验。
参加活动的还有武汉海关、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圈市政府负责人和来自上海、北京、大连和湖北当地的十余家政经媒体和行业媒体。
【“英雄城市”新名片】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项目是我国中部地区枢纽港建设核心项目,也是国家长江干线港口12个重点水铁联运设施联通项目之一,对于武汉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打造“五个中心”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现已成为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新名片。去年8月1日开工以来,项目工程建设克服了涉水、涉堤、涉防洪安全区,以及铁路、城市道路、综合市政配套、设备制造安装等一系列堵点、难点问题,计划今年8月1日开港运营。最终,形成“铁港同场、运营同场、查验同场、信息同场”的一体化格局,真正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2020年武汉市奋战疫情,重振经济,集装箱吞吐量规模超193万标箱,位列全国集装箱港口排名列第23位,是唯一入围的内陆地区港口,首开武汉至日本集装箱直航并实现班轮化运输,国际中转联运功能落地,推动武汉港一年内实现国际港、国际枢纽港两连跳;汽车滚装吞吐量超过100万辆,是全国第三、内河最大的汽车物流分拨中心;武汉港口枢纽地位增强,阳逻港转运了湖北省近九成进出口货物,成就了湖北外运倚重水运的独特格局;综保、交易、口岸、研发四大功能平台齐头并进,武汉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社会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作为全球领先综合港口运营商,中远海运港口也将通过建立长江支点,与湖北省、武汉市形成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合作态势,赋能武汉地区港航全产业链的价值升级,通过打造一个能提供成本、服务及协同等方面具有联动效应的航运网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港通全球、货达八方。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