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运费用波动剧烈,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集装箱运输相关行业的经营方式、运行模式带来巨大冲击,集装箱行业将面临更多新变化、新问题,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管理海运价格风险,深度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我国航运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示意
对此,众多行业从业者希望上市以人民币计价的集装箱运力期货。近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表示,拟推出全球首个集装箱运力期货,满足相关行业避险需求。“保险+期货”将会给集装箱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
1 集装箱航运业面临逆全球化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约90%的出口贸易由集装箱海运完成。2019年,我国通过海运出口集装箱货物约6517万标箱,占全球运量比例超过30%,运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三大船东国,但在很多航线上我国船东布局较少,美西航线16家船东中仅有一家中国境内船东。约70%的出口货物按照离岸价进行交易,海运费以美元计价,运价由船东和境外买方协商定价,我国航运企业很难有话语权。
“如今国际贸易正在经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发展,疫情的出现使人们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产生极度忧虑,逐渐弱化对经济效益的考量。重要产业产能趋向本土化,这加剧了逆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得集装箱运输周期缩短。”日前,在由中国航海学会航运保险专业委员会和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保险+期货”重构集装箱运输新业态主题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经济师贾大山表示。
一直以来,造船周期、全球宏观经济、贸易活跃度、燃油价格、行业政策等因素对集装箱海运价格造成影响,在现有定价方式下,航运企业承担了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而目前的航运衍生品多定位于干散货及邮轮市场,且采用指数结算,与现货价格相关性不高,无法满足产业精准套保的需求。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全球竞争,相关行业企业急需管理海运价格风险的工具。
2 “保险+期货”提升航运效益
“通过大数据,我们了解到全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产品变化,可以定位做什么样的产品,用什么样的集装箱。”阿拉运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林建华介绍,数字化、区块链技术将为物流和贸易领域赋能,实现数据决策、数据服务和数据创新。
据了解,阿拉运平台通过大数据和前沿技术,整合全球超过200个国家与地区、超过5000万家贸易企业的贸易大数据,精选中国10大口岸服务全球的物流资源,连接全国超过20万位物流供应专家,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物流贸易人提供精准资源耦合和供应链金融等赋能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航运业变革和产业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业外人士进入航运业。未来,航运金融将在航运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和表示,保险是基于风险认知的风险定价,期货的本质是风险对冲,风险对冲的前提是风险认知。
贾大山也同样认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险+期货”如能在航运业得到推广,将为航运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全新业态的变革。
“保险+期货”模式将改变传统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各自为战的不足。期货公司对冲价格风险的专业能力、保险产品研发经验和保险客户基础优势相结合,既发挥了期货公司的专业能力,为服务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寻找到新的途径,又丰富了保险产品的种类,全面提升贸易、航运的社会总效益。
3 运力期货成为企业经营“护城河”
“期货价格是以现货价格为基础,是反映真实供求关系及市场未来预期的真实交易价格,期货市场是一个发现远期价格的平台。”大连商品交易所工业品事业部总监王淑梅介绍,引入期货作为第三方力量,不仅可以为产业提供避险工具,打破风险在产业链内部转移,还可以为行业企业提供新的经营方式,助力产业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集装箱运量已经逐步成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参考指标之一。期货市场有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未来以人民币计价的集装箱运力期货上市,集装箱运力期货将成为相关企业经营管理的“护城河”,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海运价格的制定,助力我国海运强国建设,促进我国相关产业链主体在全球市场公平竞争。
“航运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后对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波动的认识,可以促进企业更加清晰地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胜介绍,未来随着集装箱运力期货的上市和发展,期货机制逐步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集装箱航运业可以逐步形成以标准化场内市场为核心、场外市场为补充,期货、掉期、互换、场外期权、个性化定价服务为工具的多层次风险管理体系。
未来,集装箱运输企业可以利用多种衍生工具,组合出更多运价定价模式,以更有效的途径管理风险,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进而稳定生产经营,为自身的规模化经营和商业模式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集装箱航运业相关从业者可以围绕场内场外流动性、代表性较好品种的标的,形成集装箱航运业‘基准价+升贴水’的创新型定价模式。”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王学锋表示,行业定价体系的优化发展也将促进行业相关融资模式创新。届时,以衍生品市场为风险对冲渠道,银行、企业、期货公司三方可以合作推动航运融资业务、集装箱运力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商品套期保值融资业务、套保贷业务发展,促使新型融资体系形成。
“市场对以人民币计价的集装箱运力期货呼声越来越高。”有与会人士表示,实际上航运企业一直都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创新,国内一些航运企业希望未来可以通过“保险+期货”模式,借助期货公司在价格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产品研发经验等,助其管理海运价格风险,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