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码头上的巨轮焕然一新
一夜微雨洗轻尘,
艨朣巨轮焕然新。
谁为命名辛勤久,
皆是壮哉广船人。
Stena 5万吨船项目组员工郑鹏飞即兴作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尽管今天广州的天气很冷,气温下降到少见的4℃,但造船码头上依然是热火朝天,锣鼓喧天,醒狮欢腾。
# 在广船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广德的陪同下,命名嘉宾为醒狮点睛
元月31日,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为瑞典Stena Bulk 航运公司建造的一艘50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在荔湾厂区命名为“史丹纳帝国(STENA IMPERO)”号。
# 远处船台区域的吊车正在拆除转移
刚刚建成的涂装一新的“史丹纳 帝国”号静静地停靠在造船码头上,像一位等待出嫁的新娘。这艘船是广船国际在荔湾老厂区建造命名的最后一艘船,同时也是广船国际为瑞典Stena Bulk 航运公司建造的同批次13艘船中的最后一艘船。
据了解,瑞典Stena Bulk 航运公司成立于1982年,目前营运船队将近100艘,致力于提供安全、经济、高效的原油和精炼油海上运输服务,是全球领先的油轮航运公司。
广船国际和Stena Bulk 航运公司的合作始于2012年6月,当年与其签订6艘50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建造合同。
# 船东、船检、船厂三方合作促成了高质量高品质的船舶建成
鉴于双方友好的合作关系和广船国际过硬的产品质量,之后该船东又陆续追加了7艘船的订单。
目前,这批船中的前12艘均全部交付投入运营,第13艘——“史丹纳帝国(STENA IMPERO)”号在完成命名之后,也将于2月初签字交船。
# 该型船系广船国际按市场需求量身改制
这13艘油轮是广船国际和Stena基于IMO-II MAX概念共同研发设计,新型环保,安全高效,具备很好的灵活性以及非常经济的燃耗率,相比以往类似船舶每天燃耗减少了至少10%。
广船国际荔湾厂区在完成最后一艘油船命名交付之后,另外一艘在建的瑞典Gotland客滚船也计划将于2月中旬转移至南沙厂区建造。这也标志着这块有着100多年造船历史的荔湾厂区正式结束了她的造船使命。
因军而生 军工报国
(1954年-1978年)
# 当年的广船就是广州第一造船厂
早在1914年,侨商谭礼庭在广州南石头创建“广南船坞”,1954年8月1日,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此基础上宣布筹建广州造船厂。
# 头顶青天、脚踏烂泥,这就是第一代广船人艰苦奋斗的场景
两间草房十几台简陋机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碗白粥两个馒头搞建设,
脚踏烂泥头顶青天造船忙。
据参与建厂的广船国际退休员工欧柏芝介绍,当时国家百废待举,条件十分艰苦,第一代广船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事们之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自我鼓劲加油。
# 从鱼雷快艇到我国首型驱护舰艇,广船人见证了我国海军装备的多次飞跃
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日夜拼搏,建造出多型战斗舰艇,为保卫海疆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海军和海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船国际编队列队完毕,请党和人民检阅!
面向市场 多种经营
(1978年-1993年)
#“宁安3”号创造了华南地区船台和码头“双56”天纪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国家指令性计划锐减和世界船舶市场的变化,广船遵循“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大政方针,适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实施“军转民,军民结合,军品优先,立足国内,积极出口”的发展战略。
# 广船红帆集装箱一度是国内集装箱的领导品牌
20世纪80年代初,广船明确提出“以船为本,并举其长”。1985年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以船为本,多种经营”的经营方针。至1993年主营业务已有:造船、集装箱、修船、机电、特种船、压力容器、家具、玻璃钢制品等,并以产品为导向先后成立了造船、集装箱、修船、机械、特种船、船运等分厂。
# 由传统造船模式转变为先进的现代造船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984年,广船与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简称IHI公司)签订了“广州造船厂和IHI相生工厂建立友好企业协定”,全面学习日本先进的造船模式,在造船行业内创造了“外学日韩、内学广船”的辉煌历史。
改制上市 二次创业
(1993年-2003年)
# 广船系中国第一家造船上市公司
1993年广州造船厂成功进行了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6月7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是中国第一批九家股份制示范化试点企业之一,中国第一家造船上市公司,实现了由一个近4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向国有资本控股的中外合资股份公司的历史性转变。
紧接着,1995年又提出了“二次创业,从零开始”的发展理念。通过企业改制,管理改革,广船国际不仅实现了从资本市场走向了世界,也实现了在业务范围上走向了世界。
战略引领 快速发展
(2003年-2012年)
2003年,广船国际制定了“做全球灵便型液货船市场的领先者”的战略目标,深耕灵便型液货船细分市场,并在高新技术船舶进行积极探索。
# 生产繁忙时期,荔湾老厂船台和船坞“四箭齐发”
2004至2007年期间,通过抓住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以及国家对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一契机,承接了批量造船订单,船舶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拉动了公司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其中2007年经营业绩创造公司历年最高纪录,利润总额达到13亿元。
资本运作 扬帆启航
(2012年-2018年)
随着船舶建造向着大型化发展,始建于1954年的荔湾厂区面临着生产设备设施落后,珠江航道吃水浅、厂区面积小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广船人深刻地感受到被边缘化的危机。
# 广船国际荔湾厂区技术中心大楼
另外,随着广州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来地处城市边缘的芳村已经变成城市的中心城区,荔湾厂区被纳入广州市“退二进三”范围,受此影响,多年来在固定资产投入上步履蹒跚,陈旧的设施使造船生产效率低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国家发布了《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在造船设施世界一流的南沙厂区,广船国际再度扬帆启航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2012年下半年广船国际与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广船国际的管理软实力促进龙穴造船硬实力潜力的发挥。2014年6月完成对龙穴造船的收购,实现了“突破螺蛳壳”的梦想。
原龙穴造船即为现在的广船国际南沙厂区,占地面积253万平方米,拥有2座大型船坞、2条平台生产线、1530米码头岸线和先进的工业流程及设备,规划设计年造船能力350万载重吨。
广船国际“南沙元年”到来
这是广船国际实现全面转型发展一个全新的开始,2018年也将是广船国际产能转移之后的“南沙元年”。
# 广船国际总经理陈激在仪式上讲话
广船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更大舞台上,广船国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广船人在荔湾厂区形成的“团结担当、创新引领”的核心价值观和“同舟共济、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规划新的业务板块和规模,编制新战略实施方案,以实现生态重建、优势重塑为目标,在南沙厂区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为实现创新升级而不断奋斗。
供稿:那个胖子
责任小编:小符
摄影:赵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