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由我国自主集成建造的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昨天(12月4日)在青岛交付巴西业主。它的交付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并助推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是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生产设施,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P70总长超过300米,总宽约74米,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其设计寿命25年,作业水深达2200米,最大排水量达35万吨。
中国海油巴西石油FPSO项目总经理 陶付文: P70是目前世界最大吨位级的海上浮式储卸油装置之一。它最大储油量160万桶,日产原油15万桶每天,天然气处理能力600万立方米每天,最大年产量达1500万吨,相当于1/4个大庆(产量)。
由于P70本身没有动力,不能在海上自航,它将通过“船背船”干拖方式,由世界上承重能力最大的半潜式运输船——“先锋号”将其“驮”在背上运往巴西。P70将途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在巴西东南海域桑托斯盆地盐下油田作业。
“超级海上工程” 助力中国装备走出去
“海上石油工厂”由于造价高昂、建造难度大、集成程度高,一向被称为石油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p70的建设过程中,多项技术获得突破,创下多项纪录,取得了一批技术创新和突破成果。
在P70的甲板上,密布着17个功能模块,最大的重达2600多吨,7层楼高,这些模块负责对海底油气进行加工处理,是高度集成的海上油气加工厂。集成化程度高、工程工作量大、项目周期紧张、工程界面复杂是这个“超级海上工程”的主要难点。
P70比合同约定的建造工期整整提前了90天,创造了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超大型世界级“海上油气处理厂”的速度新记录。按照日产油量15万桶来估算,P70的提前交付将为服役油田每天节省840万美元的成本。
整个建造过程中,P70消耗钢材就达到4.5万吨,相当于1000多辆重型坦克叠加在一起的重量。铺设的电缆长度达到150万米,相当于由北京至上海的距离。P70国产化比例达到了80%,辐射带动了国内100多家设备生产厂商实现了“走出去”。
截至2018年底,全球在运营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数量为183艘,今明两年预计还将有超过500亿美元的24个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项目获批,而中国船厂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建造和改装的主力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