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关员在船舱对立陶宛小麦过筛取样 叶兆权 摄
中新网广州11月25日电 (唐贵江 关悦)广州海关11月25日消息,6.6万吨立陶宛小麦“乘坐”一艘大型散装货轮近日运抵广州南沙港,这是自2019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允许进口立陶宛小麦的公告以来,全国首船以大宗散货进口方式入境的立陶宛小麦。
“应用海关‘提前申报’,我们为这批立陶宛小麦进行了网上申报”,广州友诚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操作部副经理张惟中介绍,“只需要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输入报关单信息即可完成申报。”据了解,企业网上申报后,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和人工审核流程,10分钟内即完成。
海关关员在船舱对立陶宛小麦过筛取样 殷寿柏 摄
为高效完成该批进境小麦的锚地检疫和靠港后取样等工作,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根据船舶申报的靠港计划,提前制定检验检疫预案,邀请实验室专家参与登轮查验,查验人员也提前熟悉小麦植物检疫要求,确保检验检疫快速精准。
19日凌晨1点,承载中粮进口立陶宛小麦的“艾奥尼克”轮从立陶宛“克莱佩达”港抵达沙角锚地。
“在锚地,我们对船舶卫生检疫和小麦的表层检验检疫先后开展,及时检查有无重大疫情和质量安全问题。”南沙海关散货中心查验科王健科长介绍,“就小麦检验检疫而言,主要检查货物表层是否有水湿结块、发霉变质、发热酸败、异味等情况,有无鼠类、鸟类等动物及尸体、动物排泄物等和其他情况。”
立陶宛小麦 殷寿柏 摄
紧凑的海关作业流程有效缩减了企业等待时间。南沙海关还在南沙粮食通用码头设有专门的粮谷实验室,取样样品不必送往广州市区检测,此项举措也有效压缩了样品送检和出结果的时间。锚地表层检疫完成后,海关关员依照作业流程将小麦表层样品,第一时间送码头内的粮谷实验室,检验人员中午加班对样品进行检验,重点检查是否携带疑似毒杂草籽、麦角、菌瘿、活体昆虫、软体动物等,尤其是对样品进行洗涤检验以确定是否有检疫性病害孢子。当天下午即出结果,小麦样品检测结果符合海关检疫要求。“艾奥尼克”轮于18:30靠泊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并有序进入卸货环节。
立陶宛驻中国大使馆农业专员Kristina Mineikiene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立陶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立陶宛视中国为长期可靠的贸易伙伴,是立陶宛农业和食品工业最优先的出口市场之一。立陶宛愿意继续与中国粮食企业开展业务,建立长期关系。(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