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船舶不断增大对意外事故处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挑战,在评估和处理船舶时必须适当考虑这些挑战,以尽量减少损失和损害。
船舶状况
任何事故情况下,在早期阶段了解船舶信息状况至关重要。诸如船舶吃水、侧倾角度、纵倾、油舱/货物状况以及海床类型(如果搁浅)等关键信息。此类信息由船员提供给一线事故处理人员使用,例如现场救援人员、 船舶工程师以及与保赔协会合作的顾问人员。同时,将对船员的直接风险、任何潜在的环境影响、船舶的结构完整性/剩余强度以及稳定性问题、潜在的货物损失或损坏进行初步评估。如果船舶搁浅,将对地面反作用力进行估算,同时提供船舶拖离所需的拉力,以便评估协助船舶所需的救援物资数量和类型,并提供潜在费用的早期指示。
在进行事故早期阶段的初步评估时,通常使用已发生案件的同船型事故的有效数据来预估事故的发展状况。鉴于最近较少出现相关同船型船舶事故,这些信息数据可能不在船舶工程师的支配下。因此,船舶图纸和文件中包含的信息(如事故前装载情况、总体布置图、油舱容量计划、稳性报告、装载手册货物清单等)在早期阶段将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将能够准确评估船舶状况,加快制定处理事故的详细计划。同时还将有助于了解船舶的舱室进水方式,可能海水通过开口交叉或渐进的形成的浸水。掌握这些信息可以在早期阶段快速的进行制定救援计划,以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并尽量减少船舶危险。
了解船舶信息状况还将帮助船舶工程师理解不同解决方案的潜在后果; 例如,使用消防水熄灭或冷却船上的火灾可能会对船舶的强度、稳定性和浮动吃水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船舶既搁浅又着火,则消防水的额外重量将影响船舶的地面反应和残余强度,从而使救助操作复杂化。
过驳作业
一艘约有2万标箱的搁浅船,如果需要靠驳船重新起浮,将面临重大挑战。在协会近期公布的两起搁浅案例中,船舶不需要进行货物驳运作业,仅仅依靠拖船的拉力就能重新起浮。然而,如果在船舶重新起浮之前需要转移集装箱,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搁浅的船舶旁边安装合适的起重机非常困难。对于这样的大型船舶,起重机的必要高度和范围都非常惊人,就像支撑她们所需要的船舶大小和吃水一样。同样需要一个大的甲板或码头空间去支撑转移、处理和暂时存储大量的集装箱工作。此外,如果船有一个明显的倾斜角度,那么从船上卸下集装箱就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货物驳运作业,必须有准确的货柜积载图,详细列明要拆卸的货柜的重量和内容、是否载有危险品,以及冷藏设备是否需要电力供应。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评估如果集装箱在事故期间或在随后救援过程中不慎掉入海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货物清单和船图文件(显示集装箱在船上的存放位置)是基本信息。
拖到避难港
在许多情况下,事故船舶很可能需要拖船的协助进行起浮,或拖至避难港,因此将计算拖航所需的费用。超大型集装箱船将有非常高的风阻区,因此除了船体在水中的阻力外,还将经历显著的风阻力。同样,需要一个详细的集装箱积载图,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这样的计算。根据事故位置,可能没有足够支撑拖离船舶的拖轮马力,这可能会使船只处于进一步的危险之中(例如搁浅/再搁浅)。因此,快速反应至关重要。
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船舶被带到避难港,就有必要考虑进行修理。因此,必须找到一个适当的修理厂,有足够的泊位/干船坞设施,大到足以容纳这种尺寸的船舶。如果修理工程较为庞大,可能有必要将任何完好的船上货物卸载,然后用另一艘船将其转运到目的地。然后,受损船舶可能被拖到数千英里之外的适当地点进行修理。这必须考虑到任何潜在的预估维修费用,并可能在此次的事故损失金额(维修和货损)占比较大。
结 语
在发生事故后,应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便全面评估船舶状况,并协助制订适当的应对计划。然而,随着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船型越来越大,使其在最初的反应阶段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在需要进行货物过驳作业以便将船重新浮起或拖到避难港的情况下。因此,拥有准确数据和信息的快速反应对于成功地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至关重要。
欢迎大家与我们共同学习探讨,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访问我司官方网站查询或与相关人员联系:http://www.coscoins.com.hk/InsuranceWeb/
编辑:Mr. Dai daiwh@coscoins.com.hk
审核:Mr. Zhao zhaoqj@coscoins.com.hk
*本文编译自Standard保赔协会防损通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