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7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上,南沙市旅游局介绍说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将于2019年11月开港运营,预计年出入境旅客可达75万至100万人次,届时有望成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之一,可停靠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豪华邮轮。
闲话哥掰着手指数了一下,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拥有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和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三个重量级的邮轮母港,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广州市政府常务会随后审议通过《广州市关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增强广州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邮轮+游船’、‘邮轮+游艇’等水上休闲旅游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游船、邮轮、游艇、高速客船、客运码头等水上休闲旅游服务体系”。
可见,大湾区在城市群、湾区面积及发展战略上均占优势,在邮轮母港方面,将在高端航运业态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湾区邮轮市场逆势增长
2018年开始,中国邮轮旅游市场步入调整期。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与中国港口协会邮轮游艇码头分会联合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邮轮旅客出入境接待量整体下降1.2%,而广州却增长19.26%,深圳增长约93.6%。
其中,广深全年接待邮轮艘次和接待邮轮旅客数量总计183艘次、84.62人次,超过了位居第二的天津(116艘次、68.39万人次),仅次于上海403艘次、275.29万人次的成绩。若纳入香港210艘次、87.52万人次的数据,大湾区邮轮业的发展则更为可观。
8月18日公布的《意见》中明确表示,“有序推动国际邮轮港建设,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游客出入境手续”。9月3日通过的《工作方案》中同样提及,“加强珠江游与岸上旅游资源和邮轮、游艇等水上旅游业务的联动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游船、邮轮、游艇、高速客船、客运码头等水上休闲旅游服务体系”。
闲话哥认为,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邮轮产业链迈向新台阶,必须在产品线设计和客户体验方面进行提升。目前,单一的日本航线已经越来越显出疲态,游客的出游兴趣缺乏。而东南亚航线没有形成很好的热点,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的旅游基础工作还需要提升。当然,如果政策允许,大湾区内部也可以开展一定的互动航线,就如之前广州到香港的一日航线。虽然未必会成为主流,但是也会成为一种补充。
便民为先,“海洋+旅游”
正如闲话哥之前提到的,大湾区的邮轮业发展潜力巨大,而简化手续等方式提升旅客体验。
尽管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地相隔不到50海里,但目前三地往来仍有不少局限。若乘邮轮在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地往来出境游,护照必不可少。
不过,随着《关于推广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发布,深圳港口将加快推进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实现乘客进出港及登船凭证通行。
有专家提出:“要放宽邮轮航线审批、放开包船及年审限制条件、放开深圳直航台湾邮轮航线的常态化运营、放开中资外轮以深圳为母港的国内航线、放宽涉外旅行社准入门槛,支持由邮轮码头运营管理公司或外资邮轮公司参股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等。”
据闲话哥了解,今年11月投产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实现与地铁无缝接驳的邮轮母港,实现了与公交、地铁、港澳水上客运等交通方式无缝连接;深圳邮轮母港已开通深圳机场、深圳北站直达交通接驳巴士,大幅提升旅客出行便利度。
当然,海洋旅游经济全产业链中一定不能忽视游艇的作用。
目前,乘游艇在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地往来出境游,需要携带由国家颁发的真实有效个人身份证、港澳通行证、香港回乡证(或护照)三类证件。因此,未来如果能够简化手续,做到让乘客出入境更加便捷,深港两地游艇自由通航及贸易往来将进一步推进。
据悉,目前大湾区城市游艇产业发展迅速,10年间从不到20艘游艇发展到现在近800艘,其中深圳550艘,游艇产业链条完善程度国内领先。随着广州南沙邮轮母港一期工程于今年11月开港运营,粤港澳日益蓬勃的邮轮产业经济将再度呈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