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批大豆采购自俄境内最大粮食贸易企业俄罗斯农业集团公司,以一般贸易海运散装方式进口。这一贸易模式的常态化和规模化,极大推动了中俄两国企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逐步走向纵深。
日前,4431.6吨俄罗斯大豆经南京海关隶属南通海关完成检验检疫后通关放行。这是中俄两国《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签署以来首批入境的俄罗斯大豆。
据悉,该批大豆为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贸易从俄罗斯采购,从俄罗斯海参崴装运至南通,是南通口岸首次以海运散装方式进口俄罗斯大豆,拓展了长江流域对接“一带一路”进口粮食海路物流通道,也标志着《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成果正式落地。
据南通海关介绍,此批大豆采购自俄境内最大粮食贸易企业俄罗斯农业集团公司,以一般贸易海运散装方式进口。这一贸易模式的常态化和规模化,极大推动了中俄两国企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逐步走向纵深。
近年来,农业合作已经成为中俄经贸合作亮点之一。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广阔。中国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俄罗斯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巨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不谋而合。
中俄农业合作的广阔前景,为两国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随着俄罗斯大豆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在地缘优势、种植潜力、品质特征和种植成本上的优势不断凸显。中粮集团在俄罗斯境内设立了多个子公司和办公室,主要经营玉米、大麦、小麦、大豆等农产品的收储、运输和出口。同时,中粮集团还将俄罗斯堪察加和贝加尔两处优质水源引入中国市场,服务多样化消费需求。
中粮贸易综合贸易部总经理柳林表示,立足于中国市场对于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和俄罗斯的耕地资源,中粮将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开展海外订单农业,将产业链向俄境内延伸,引导俄罗斯扩大中国及第三国市场以大豆为主的适销农产品的种植,推动双方农产品贸易走向更高发展阶段。
延伸阅读:
加大豆协会:去年12月底后,对华一船货都没卖出去
“自去年12月底以来,我们一船大豆都没向中国卖出去。”除油菜籽外,加拿大大豆、猪肉生产商也急了。
没了中国的生意,加拿大农民们日子不好过。他们试图寻找替代买家,但最终承认,产品没有进入“最好的市场”。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当地时间8月4日报道,中国决定停止从加拿大购买某些农产品,这令加拿大农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他们正慌忙寻找替代买家。
油菜籽生产商正在艰难应对中国暂停购买加拿大油菜籽的局面,该份额约占全国出口的四分之一。
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Canola Council of Canada)成员包括4.3万生产商,该组织负责公共事务的副主席布赖恩·英尼斯(Brian Innes)表示,“加拿大(每年)平均向中国出口大约27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44亿)的油菜籽。但这已经大幅减少。这是迄今为止,该行业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破坏。”
他还指出,菜籽油价格已下跌10%,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显著变化。“没了这10%,农民就没有能力支付成本,利润也被拿走了。”
同时,价格下跌10%意味着一年收入损失10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3.3亿)。
不过,日子艰难的不止是油菜籽生产商。而这一切的原因是,加拿大对华出口商品近期不断出现质量问题。
今年3月,因多次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中检出有害生物,中国撤销了加拿大两家油菜籽出口商的许可证。4月初,第三家加拿大油菜籽企业收到中方给出的质量违规通知。
6月,因在一批来自加拿大的输华猪肉产品中检出莱克多巴胺(观察者网注:俗称“瘦肉精”)残留,并发现其官方兽医卫生证书系伪造后,中方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于6月25日暂停了所有加拿大肉类的对华出口。
另据彭博社6月援引加拿大出口商DG Global报道,后者的加拿大大豆曾被发现有蚂蚁,港口大豆检查由几天时间增至3周,导致不少中国买家避免购买加拿大产品。
加拿大大豆协会(Soy Canada)执行董事罗恩·戴维森(Ron Davidson)就向《环球邮报》表示:“自去年12月底以来,我们一船大豆都没向中国卖出去。”
2012年2月2日,江苏南通港口集团码头正在装运进口大豆。 图自视觉中国
在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高额关税之后,美国大豆就涌入了包括加拿大和欧洲在内的其他市场。中国一度为加拿大大豆种植者提供了另一个出口方向。
“我们被挤出了加拿大市场,又被挤出了欧洲市场,而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然后我们变得过度依赖中国。现在中国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们也不能往那儿卖了,”如今戴维森说。
他表示,大豆行业正向渥太华求助。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中,有超过3万加拿大农民从事这一行业。
而收到中国禁令的猪肉生产商们,正在努力寻找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但代表7000家生产商的加拿大猪肉协会(Canadian pork Council)执行理事约翰·罗斯(John Ross)指出,那里的买家知道加拿大猪肉被禁止进入中国,猪肉成交价格将反映出这一点。
罗斯称,加拿大猪肉生产商今年对中国的销售额或为10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3.3亿),相当于禁令实施前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他补充说,中国曾经还会购买猪头和猪蹄,目前这些部位没有找到可替代的重要市场。
“我们每周仍在加工生猪,产品也持续进入全球市场。它只是没有进入最好的市场。”
与此同时,菜籽油行业也在寻求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帮助,要求提高对生物柴油的需求。
对此,加拿大农业部长比博(Marie-Claude Bibeau)此前发表声明称,政府将确保农民“得到他们需要的支持”,并为加拿大粮食、油菜籽和肉类行业拨款2700多万加元,用于发展国际市场。“我们正夜以继日地努力,尽快恢复与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
而加媒提出,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认为,对所有生产商来说,与中国猪肉贸易的暂停立即给我们行业注入了相当程度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罗斯说。
“反过来,这种不稳定会影响生产者对市场的信心,以及他们投资维持和/或发展其农场的意愿。”
反击!中国相关企业暂停美国农产品采购!愁坏了美国农民:苦日子啥时候到头?
1.中国相关企业暂停新的美国农产品采购 外交部:希望美方言而有信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6日)就中国相关企业暂停新的美国农产品采购答记者问。华春莹说,据了解,由于日前美方宣称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严重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8月3日后新成交的美国农产品采购暂不排除进口加征关税,中国相关企业已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
中方有关部门表示,中国市场容量大,进口美国优质农产品前景光明,但希望美方认真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达成的共识,言而有信,落实承诺,为两国农业领域合作创造必要条件。
2.美农会联合会:美国农民的苦日子还将继续
路透社6日报道称,中国企业暂停购买美国农产品将给美国农业带来冲击,令本已在中美经贸摩擦中吃尽苦头的美国农民焦虑升级。
据报道,美国农会联合会会长齐皮·杜瓦尔称中方暂停购买美国农产品的做法,给美国农业一顿胖揍,数千名美国农民的苦日子还将每况愈下。报道还称,中国当前对猪肉存在巨大的需求。美国猪肉生产者协会表示,尽快搁置经贸争端很重要,这样,美国的猪肉生产者才能抓住“出口猪肉的历史性机遇”。
路透社说,中国此前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已经令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遭到大幅削减。对此,美国政府不得不出台纾困政策,拨款上百亿美元补贴农民。美国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进口了91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主要是大豆、牛奶、高粱和猪肉,而这个数字在2017年为195亿美元。
路透社还报道说,受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上周跌幅超过3%,并在5日触及6月12日以来的最低位。
3.专家:持久战耐力比拼中国更强
对于美方宣称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的行为,专家表示,中美两国的经济运行周期不同,决定了在持久战中,中国的耐力更强。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研究员 梅新育:到今年6月底为止,美国这一轮经济扩张期已经有120个月,按照美国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这也意味着美国离实体经济的萧条和金融危机越来越近,这样一来它决定了整个经济周期,持久战的耐力中国更强。
专家指出,美国又一次宣布将进行新一轮的加征关税,除了是在向我国极限施压,同时也影响了全球经济以及美国人民的利益。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梁艳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国加征关税会使全球的GDP下降0.5个百分点,损失额差不多达到4550亿美元,最新的3000亿美元产品对于美国消费者会直接构成新的压力,一个影响到消费,第二会影响到经营这些产品的营销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内容和图片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media@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