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中央电视台13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一对分隔两地的夫妻说起,观后感慨万千,微信群里朋友圈里纷纷刷屏,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共鸣,身为航运人倍感骄傲!
故事主人公的爱人,一位火车站的助理工程师,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海嫂”,在家撑起了半边天,因为您的支持与理解,才能让远渡重洋的丈夫在船安心工作!请放心国家有力量有能力来保障他们的航行安全!
“我们走在任何一个国家,我们就是中国的一面旗帜”
一位是远洋船长,故事的主人,现任香港中外运“运谊二号轮“船长,航行于一带一路海上航线上。春节正逢船舶停靠在德国,因为船上有了船用SINOWIFI 无线网络,一家人在除夕夜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团聚!故事特别的感人!
车站,懂得大海的浪漫
新华社记者 谢佼
铁路助理工程师李玲与丈夫“暂别”已有150多天。丈夫曹玉强是一位远洋船长,正航行在地中海上。今年是他们第四个没办法团聚的春节。

在四川绵阳火车站,李玲(左)引导旅客进站(1月22日摄)。新华社发(朱琳琳 摄)
39岁的李玲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绵阳车务段的助理工程师,协助领导管理绵阳火车站大小事务。多年前,也是一个春运夜班,曹玉强一双温暖的大手捂在她快冻僵的手上,让他们相爱了。
现在这双手,掌着船舵,从中国的港口,到世界的港口。闲暇时,丈夫给李玲传回海上的照片,海鸥飞翔,海豚跳跃。
“全家的心都在海上!每天特别注意他前往海域的天气预报。”李玲说,她不敢看灾难电影,也害怕听见风暴等消息。当她看到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护航,看着新闻流了泪。
曹玉强航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他的忙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繁荣的缩影。而李玲工作的绵阳火车站,也日益能感受到这种世界经济跳动的脉搏。每天,都有好几列从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满载货物过站。保障它们过站,是李玲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四川绵阳,两个孩子通过手机与爸爸曹玉强视频连线(1月22日摄)。新华社发(朱琳琳 摄)
刚开始,中欧班列还不多。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的红火,中欧班列开行越来越多。成都是中欧班列增长最迅速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已连接境外24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3088列,开行量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一,日均开行3列。
看着眼前开往德国的中欧班列过站,李玲感觉自己的心随班列一起前行,这也是丈夫此行的目的地。无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海轮,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欧班列,都让“一带一路”沿线交往日益紧密。

在四川绵阳市家中,李玲(中)与家人通过手机跟远航的丈夫曹玉强提前拜年(1月25日摄)。新华社发(朱琳琳 摄)
“过去靠写信、打越洋电话联系,打电话有延迟,说一句话等很久才有回音。后来有手机,各个国家信号不一样。去年船上安装了wifi,无论到哪里,我们都能即时视频连线!”李玲说。
“也想过劝丈夫留在身边,但他大学学的就是海事,说国家培养一位船长不容易。这么多年,也习惯了。”李玲甜甜地笑着说,“大海和车站,是我们这个家和‘一带一路’的特殊浪漫。”(完)
信德海事网新闻订阅免费为您提供优质新闻资讯!点击此处订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