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海事网讯)当地时间11月19日,“信德海事香港论坛2025”在香港万丽海景酒店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 “驾驭未来,随潮而变” (Navigating the Future, Changing with the Tides)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航运界的企业高管、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逾200逾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金融投资与技术创新,以及香港在航运业中的重要作用等行业热点话题。
本次论坛由信德海事网主办,获得香港船东会(HKSOA)、国际航运公会(ICS)、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人协会香港分会、世界航运理事会(WSC)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由Anemoi Marine Technologies、泓通航运有限公司、华林集团、Kpler、劳氏船级社、卯瑞低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Norsepower、OneOcean、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舸船舶科技有限公司、Silverstream Technologies、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香港特区政府海事处、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卫狮集团赞助支持。
论坛由信德海事创始人兼CEO陈树伟先生致欢迎辞,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副局长 廖振新先生、香港船东会主席 Angad Banga先生作开幕致辞。
论坛设置四大主题的专题对话,期间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CSDC)产品研发部副部长 刘书杨先生、青岛双瑞船舶设备营销部(亚洲区)总经理 李梦森先生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国造船工业再航运业绿色转型方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主题一 香港在航运业中的关键角色
专题对话一由香港投资推广署运输及物流、工业总裁王国藩先生主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副秘书长 陈婉雯女士、华林集团船舶管理技术总监 Gavin Dsouza先生、英士律师行合伙人兼航运、港口及保险业务主管 刘瑞仪女士、国际海事组织(IMO)气候行动与清洁空气主管 Roel Hoenders先生、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市场部/国际发展部副总经理 施渝楠女士参与讨论。
嘉宾们围绕绿色转型、监管政策、技术路径、法律风险、保险承担与香港的制度优势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针对全球航运业在脱碳与能源转型中的不确定性,Roel Hoenders 强调,尽管 IMO 推迟了 Net-Zero Framework 的最终决策,但各项关键技术规则(如燃料生命周期评估、氨燃料安全标准等)已在加速制定,全球脱碳大势已不可逆转。他特别指出,香港作为全球航运价值链高度集聚的节点,应继续向 IMO“传递行业真实需求”,推动更多可执行、可落地的国际规则。
陈婉雯副秘书长 则从监管角度强调,香港已明确将绿色航运作为长期战略方向,并以快速、透明的立法程序支持行业转型。过去一年中,香港已出台氢、甲醇相关操作规范,取消甲醇关税,并推动行业、学界和政府之间形成稳定的协作机制,以提升香港作为绿色航运中心的竞争力。
在船舶技术与运营层面,Gavin Dsouza 分享了船东在应对新燃料、风助推进、能效改造等方面的实际经验,尤其是船员培训、操作安全和技术成熟度对于能否顺利采用新技术至关重要。他指出,行业目前仍存在“先行者”与“观望者”的分化,而香港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帮助船东降低不确定性”的天然优势。
法律领域方面,刘瑞仪律师指出,目前“绿色航运”并无成熟案例裁决,大量灰色地带意味着合同起草、风险分配、燃料规格定义、长期租约调整都必须更谨慎。她提醒行业必须提前做好合同修订与合规准备,“等纠纷发生就太晚了”。
保险板块中,施渝楠表示,香港完善的普通法体系、强大的仲裁环境及创新活跃的海事保险生态,使其成为 P&I 业务布局的理想地点。CPI 刚成立香港船东互保协会(Hong Kong P&I Club),正是基于对香港作为亚洲风险管理中心的信心。同时,她指出,绿色船舶和新能源船(如PCTC、甲醇动力船)正在催生全新的风险体系,保险在推动低碳转型中将发挥关键“减震器”作用。
嘉宾们普遍认同:绿色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技术、法律、保险与监管需协同推进;而香港凭借其国际规则衔接能力、法治优势、人才体系与产业集群,将在航运业的脱碳变革中继续扮演关键枢纽角色。
主题二 船舶节能技术与解决方案
专题对话二由岚桥船舶管理公司(LBSM)常务董事Sanjeev Verma船长主持,嘉宾包括卯瑞低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海波先生、Anemoi 首席商务官 Nick Contopoulos先生、OneOcean 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Sanjeev Mathur先生、NatPower UK 与 NatPower Marine 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 Stefano Sommadossi先生,以及KC Maritime技术总监Vipin Sachdeva先生。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全球航运业面临脱碳压力不断上升、EEXI/CII 等监管要求逐步强化、未来燃料路径仍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船东与管理公司必须立即采取可行、可部署的节能措施,而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未来燃料或尚未成熟的能源系统之上。多位嘉宾指出,当前行业最大的普遍难题,是“监管继续推进,但燃料、基础设施、船员培训与经济性却未同步成熟”,因此节能技术(ESTs)成为跨越过渡期的关键桥梁。
嘉宾们一致强调:节能技术不是单一解法,而是组合拳。包括水动力节能装置(如导流鳍、节能导管、涡流减阻装置)、风力辅助推进系统(如转子帆)、推进效率提升(如高效螺旋桨)、硅基低摩涂层、混合动力与岸电系统等,均已在运营船队中实现可量化的减排效果。例如,风帆辅助推进在实际航线上可实现 7–10% 的年度节油率;部分散货船通过导流鳍与节能导管组合可实现约 5–10% 的节油;而数字化能效管理、AI 预测、航线优化等技术则通过运营端挖掘更多节能潜力,使管理者能够以更低成本满足 EEXI/CII 要求。
与此同时,嘉宾们也指出行业采纳节能技术的阻碍主要包括:(1)对新技术效果的信任缺口;(2)不同船型与航线适配性的差异;(3)投资回报周期的不确定性;(4)船员对新设备的操作与培训需求;(5)设备安装窗口期与技术成熟度差异。因此,船东在选择技术组合时必须根据船型、航线、剩余船龄、商业模式与预期监管情境进行量化评估,而不是盲目追随某种“单一主流方案”。
总体而言,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全球脱碳路径仍未明朗的前提下,节能技术是当下最现实、最具性价比、且最可立即落地的方案,不仅能帮助船队在监管周期中保持竞争力,也能让企业提前积累面对未来燃料与新技术所需的技术、运营和组织能力。业内越早行动、越主动布局,越能在未来燃料短缺、成本高企及监管加严的环境中保持领先。
主题演讲
在茶歇之后,论坛迎来两场重磅主题演讲。刘书杨,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民船中心,CSDC)创新发展部部长以《氨双燃料船舶设计洞察》为题发表专题演讲。
他从全球绿色氨生产的发展趋势切入,指出绿色氨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而“柔性制氨工艺”将成为推动绿色氨降本和规模化应用的核心路径。他强调,氨作为未来潜在主流替代燃料,其技术瓶颈并非能效,而是“毒性带来的系统性安全挑战”。
基于此,刘书杨系统介绍了 CSDC 在氨燃料船舶设计中的四大安全设计逻辑:源头减漏、泄漏限制、泄漏缓解、人员防护,并以典型散货船设计为例展示了围护、布置、水幕、净化等工程措施如何降低毒性风险。他特别分享了 CSDC 主导的“全球首个氨燃料船舶全流程风险识别与验证案例”,共识别 80 多项风险并全部通过设计措施化解,证明氨燃料船具备工程可行性。刘书杨表示,尽管 IMO 推迟 Net Zero 决策增加了投资不确定性,但氨燃料的研发与布局不会停止,船舶在初期设计阶段必须预留替代燃料空间,以降低未来改装成本。
随后,青岛双瑞船舶设备营销部(亚洲区)总经理 李梦森先生分享了《双瑞的绿色解决方案》。
他介绍了双瑞从压载水系统起家,如今已在压载水处理、船舶废气处理系统、燃料供应系统、碳捕集、风力推进系统等多项绿色技术领域实现全面布局,累计服务全球 1300 多家客户、480 多家船东。李梦森重点分享了公司在LNG、甲醇、氨燃料供应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北海造船的 Newcastlemax 氨燃料船项目中,双瑞已实现从储罐设计、系统集成到全流程风险评估的完整交付能力,成为中国最早进入氨燃料工程实船阶段的企业之一。
他还披露,双瑞已完成首套氨燃料系统交付并进入机厂测试阶段,多个完整 FGSS、AFSS 项目正在批量落地。此外,双瑞正推进碳捕集(CCUS)系统、风力推进(旋筒风帆与翼帆)研发与测试设施建设,未来将为全球船东提供从设计、制造到数字化运维的“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
主题三 穿越不确定性:航运市场与运营的战略路径
专题对话三由兴达航运(Cetus Maritime)项目总监 Tabitha Logan女士主持,Kpler 高级风险与合规分析师 Dimitris Ampatzidis先生、Venture Marine Services Limited 总经理 Hare Ram Sah先生、英国皇家航海学会(The Nautical Institute)副总裁 Kaushik Roy博士、Anglo-Eastern船舶管理公司首席商务官 Niraj Nanda先生,以及意大利船级社(RINA )海事业务发展副总裁 Pino Spadafora先生参与讨论。
嘉宾们普遍认为,2025 年的航运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地缘政治动荡、关税变化、贸易格局重塑、环境法规碎片化、脱碳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交织,使船东与管理公司在投资决策、船队规划、燃料选择、技术采纳和合规管理方面都必须采用更稳健、长期且分阶段的战略。
来自Anglo-Eastern的Niraj Nanda率先强调,在动荡周期中“以人才为核心、以技术与数据为驱动”是航运公司最重要的长期资产。他指出,船员短缺与技能断层已经成为行业结构性风险,因此大型船管公司正通过全球培训中心、模拟器(包括氨燃料模拟器)和系统化职业发展体系来培养未来船员。同时,在脱碳路径不明朗的情况下,船管公司必须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兼容模式:既服务于率先布局甲醇与氨燃料的前沿船东,也通过性能优化和能效提升帮助保守派客户延长传统船舶的生命周期。
Kaushik Roy博士强调,面对多路径能源过渡,“没有一种方案适合所有船东”,各公司必须根据自身船型、航线、资本结构和市场定位进行逐案评估。他指出,目前行业处于“技术试验期”,真正的主流解决方案将在 2030 年代中后期逐渐清晰,因此当下的关键是建立系统性的技术评估能力与安全管理能力。
Pino Spadafora 则从船级社角度指出,监管复杂化对行业造成巨大负担,但也带来技术创新与规则创新的需求。他提到,RINA 已从“传统验船角色”转向“解决方案整合者”,通过生命周期分析、风险评估、节能技术验证、替代燃料适配研究等方式协助客户提前布局未来技术,并在氨燃料等新兴领域率先制定指导规则,帮助船东在不确定中找到可落地路径。
来自Venture Marine Services的Hare Ram Sah 强调,脱碳将长期处在“多燃料并存”的过渡阶段,行业需要兼顾能效管理、技术选择、能源供应缺口与成本压力。他指出,未来十年全球替代燃料供应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提升现有船队效率、通过数字化与技术改造降低燃耗,将是全行业必须优先推进的“无悔之举”。
Kpler高级分析师Dimitris Ampatzidis 则从数据与市场情报角度强调,面对高度波动的能源价格、运力调配与监管成本,准确、实时的数据已成为战略指南针。他强调,通过数据分析过去趋势、监测当前变化并模拟未来路径,船东才能在投资、合规与运营优化中作出更有依据的决策。
主题四 航运金融与投资
最后一场讨论由资深调解员及仲裁员、英国皇家特许船舶经纪人协会(ICS)香港分会名誉秘书 Jagmeet Makkar 先生主持,嘉宾包括挪威礼诺航运公司(Höegh Autoliners)首席执行官 Andreas Enger先生、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Drewry)Arjun Batra先生、Heidmar Maritime Holdings Corp. 首席执行官 Pankaj Khanna先生,以及 海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Sea Kapital)首席营运官 黎敬业先生参与讨论。
与会者指出,在全球政治经济高度不确定、能源转型步伐加速、资本成本与风险重新定价的背景下,航运金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交汇点:周期高位、资产价格昂贵、融资渠道多元,而决策难度却显著上升。面对需求前景放缓、供应链重塑和脱碳压力,船东与投资者必须以更长期、更谨慎、更灵活的金融策略来应对未来 5–10 年的巨大不确定性。
来自 Drewry 的 Arjun Batra 指出,当下多个航运细分市场均处于“周期顶部区域”,但许多投资者却仍“在高位更容易做决定”,这正是行业的结构性风险之一。他认为最大的盲点不是供给,而是全球需求在未来数年的“弹性与方向都有高度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周期位置,船东更应关注下行保护,而非盲目扩张。
Sea Kapital 首席运营官 Vincent Lai(黎敬业) 从融资结构出发强调,今天航运融资供给极度充裕——银行、租赁、基金等多类资本同时回归市场,利率下行更推动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但不同资本的偏好、风险承受度和结构要求差异巨大,传统银行更青睐大型企业、高质量资产,而中国租赁公司仍提供高杠杆和灵活方案。对中小船东而言,“灵活的资本”比资本本身更关键,尤其在高位周期中必须确保下行时的安全垫。
Höegh Autoliners CEO Andreas Enger 则指出,融资已不是公司增长的限制因素——真正的挑战来自“技术路线与能源选择的不确定性”。在新能源船舶昂贵且生命周期长达 20–25 年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确保船队“具备未来兼容性(future-proofing)”,包括推进系统选择、燃料兼容性、脱碳策略以及客户长期需求的匹配。他强调,能源转型正在为航运业带来“与传统周期完全不同的新变量”,决策难度远高于过去任何时期。
Heidmar CEO Pankaj Khanna 则从投资哲学出发指出,“资本市场永远存在,但只有灵活的资本才能穿越未来十年的复杂周期”。在资产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任何高杠杆头寸都可能在下一轮下行中迅速变成风险源。他强调,在航运这种高度波动的行业中,真正重要的是“在上行期保持纪律,在下行期保护资产底线”。他同时指出,中国租赁公司与西方银行正在形成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未来融资将更加多元化。
信德海事创始人&CEO陈树伟做总结发言,随后,论坛进入自由交流与鸡尾酒会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