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可以养三文鱼的船,建成交付! 信德海事网 2025-07-08 11:59

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在广州南沙交付

中国开启深远海“智慧牧鱼”新时代,国产三文鱼有望明年端午上市

2025年6月26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下称“黄埔文冲”)建造的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在广州南沙正式交付。这艘融合船舶工程、海洋养殖与食品加工三大系统的“巨型海上三文鱼工厂”的交付,不仅是中国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智能化养殖装备研发与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养殖、加工、运输”一船解决

“苏海1号”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黄埔文冲总成建造,总造价近6亿元。其投资运营主体江苏连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由连云港市海洋发展有限公司、连云港市赣榆农发海洋产业发展集团与深圳大百汇集团联合组建。

这艘船总长249.8米,型宽45米,型深21.6米,排水量13.2万吨,设有15个封闭养殖舱,总养殖水体达8.3万立方米,可实现年产8000吨、约150万尾三文鱼,年产值超6亿元。船上搭载4台2800kW主发电机组,具备10.3节满载航速、20000海里续航力及90天自持力,可在黄海、东海、南海等不同水域灵活移动养殖。

不同于传统的网箱养殖,“苏海1号”具备游弋式生产特性,可主动规避台风、赤潮等不良天气影响,自主寻觅适宜水温的养殖海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带着鱼儿去旅游、鱼肥舱满再归来”。

船上“智能管家”全程护航

“苏海1号”被誉为“海上的智慧牧场”,其“智能管家”系统实现了“水、氧、料、光、污”五大养殖要素的集中智能管控。利用15台160kW海水泵实现水体日均16次循环交换,并结合增氧系统和水流模拟技术,构建最接近自然水文环境的养殖空间。

此外,船上还配备了环境监控、自动投饲、远程管控、仿生光照等系统,为三文鱼提供精准成长环境。从鱼苗入舱、饲养起捕到加工包装,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据项目经理宋方敏介绍,该船计划今年年底开赴黄渤海投产运行,预计首批国产深海三文鱼将在明年端午、中秋节前上市,产品最快可在24小时内送达国内主要消费市场。随着后续船队陆续交付,将有效降低国内对进口冰鲜三文鱼的依赖,助力三文鱼价格回归理性。

国内消费高增长,供需缺口仍大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三文鱼消费量约18万吨,产量仅为4.5万吨,进口量近10万吨,供需缺口明显。预计到2030年,年消费量将增长至21至26万吨。“苏海1号”的投产,正是对这一巨大市场潜力的前瞻布局。

据悉,江苏连深已与黄埔文冲签署共4艘同类船舶建造合同,后续船型也将在黄埔文冲龙穴基地陆续开工投产。随着深远海封闭式养殖平台成体系投运,中国有望在高端海水鱼类养殖领域取得持续技术领先。

智能绿色新质生产力样板

“苏海1号”共计使用净钢材2万吨,管材850吨、电缆330公里、舾装件1000吨,搭载设备超3000套。黄埔文冲通过“等似舱段模块化设计”、“工序前移”、“MBD模型精度控制”、“一体化物流平台”以及“机器人自动焊接”等先进建造工艺,大幅提升了建造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依托该项目,黄埔文冲已申请35项专利、发表6篇专业论文,部分关键技术已推广至其在建的9200TEU集装箱船项目,成为智能绿色船舶建造的典范工程。

作为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的成功交付不仅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在此类装备领域的技术空白,也标志着中国向深远海现代渔业“蓝色粮仓”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随着其全面投产和同系列船型的批量建造,中国三文鱼“从进口到自主”的跨越,将从“苏海1号”开始。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随着高速网络连接需求激增,订购 Inmarsat NexusWave 服务的船只数量突破 1,000 艘

信德海事网2025-07-08

全球首艘!可以养三文鱼的船,建成交付!

信德海事网2025-07-08

北极航道,为什么仍然不温不火?

信德海事网2025-07-08

希腊船王加速返回集装箱市场!

信德海事网 逄凯2025-07-07

韩国三星在越南造油轮

信德海事网2025-07-07

Navios在美国加大对伊朗制裁的第二天,取消了租船合同

信德海事网2025-07-07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