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地扩容提质赋能港航经济发展
烟台海事局推动龙口港区新锚地正式启用
记者从烟台海事局获悉,6月30日,烟台港龙口港区5#至8#锚地正式投入使用,将为大型化、多样化船舶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海上驿站”,新锚地充足、规范待泊水域,将大幅减少船舶在港外漂泊等待时间,提升港口吞吐效率和船舶周转率。
此次四大专业锚地的科学划定与启用,是烟台海事局服务山东港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具体举措,是保障港口长远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布局,也标志着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海事服务效能实现重大突破。
近年来随着辖区船舶流量的持续增长,原有锚地资源已难以满足大型化、多样化船舶的停泊需求。为解决锚地紧张难题,烟台海事局协调属地交通运输部门,组织港口企业开展了锚地方案选划调整、水文扫测等工作。

此次新划定并启用的龙口港5#至8#锚地,总水域面积超40平方公里,水深条件优良,泥/沙底质适宜锚泊。5#锚地(LNG应急锚地)和6#锚地(危险品锚地)针对特种船舶需求设计,水深达17米以上,可满足15万吨级LNG船应急锚泊及10万吨级危险品船候泊需求;7#锚地(综合性锚地)和8#锚地(大型船舶锚地)则充分利用差异化水深(18.7-24.3米)的资源优势,覆盖10万吨级及以下散货船和限吃水14.5米的12万吨级及以上非危险品船。
为做好锚地通航安全管理,烟台海事局根据锚地位置、水深、底质及通航状况,从船舶吨级、风力等级等方面做了严格限定,发布了《关于公布烟台港龙口港区5#-8#锚地的航行通告》(鲁航通〔2025〕0567 号),明确了锚地功能定位和相关要求,严控锚泊风险,力保通航安全。同时为确保锚地资源最大化利用锚泊安全,烟台海事局在四大锚地内设置了共计26个推荐锚位,并明确了适用船型与锚位半径,以引导船舶在最优位置锚泊,最大化利用有限水域资源,减少无序锚泊导致的拥挤和安全隐患,有效防范船舶因锚链交织或间距不足引发的碰撞风险。
下一步,烟台海事局将密切关注锚地使用情况,强化数据信息共享、交通组织协调、海事监管与应急联动,全方位保障船舶锚泊安全,积极服务山东沿海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推动山东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