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主要航运路线之一的巴拉那河,全程超4880公里,能通行远洋船舶的河段长达550公里。然而,该河的航行难度极大,河道存在急转弯、水流湍急、沉积物易变动以及航道狭窄等问题。
2024年1月29日,散货船(“En May”轮)在巴拉那河上与Zarate-Brazo Largo大桥桥墩发生碰撞
以往每年巴拉那河大约有12-15艘船搁浅,但2024年这一数字飙升至28艘。2025年的第一个月,又有两艘船因航行失误搁浅,船身和船舵遭受严重损坏。
以下表格突出显示了搁浅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河段区域。
在巴拉那河安全航行,对船舶吃水深度和龙骨下安全距离有着严格要求。对于吃水深度在 10.36 米及以下的船舶,龙骨下最小安全距离需保持 0.6 米。随着船舶吃水深度的变化,以及所处河段的不同,这一距离要求也会相应提高:
Parana River (Timbues – San Martin – San Lorenzo Ports) – Parana de las Palmas River up to 57Km:在巴拉那河(廷布埃斯-圣马丁-圣洛伦索港口)至巴拉那・德拉斯帕尔马斯河57公里处:
Parana de las Palmas River from 57Km up to Recalada Pilot Station: 在巴拉那・德拉斯帕尔马斯河从57公里处到雷卡拉达引航站
此外,为了降低航行风险,减少对附近船舶的冲击损害,巴拉那河还实施了限速规定,违反限速的船舶将面临处罚(相关文件详见文章最后)。
通过对以往搁浅事故的调查发现,船长和引航员之间常常缺乏详细的航行计划讨论。一份准备充分且经过船长与引航员共同审核的航行计划至关重要,它能够让船长清晰了解关键航段的情况,同时使引航员熟悉船舶的操控特性,进而有效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在巴拉那河航行的船舶,必须综合考量吃水深度和航行速度,以此降低搁浅风险。同时,船舶还应及时获取海事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准确确认河流的实时状况,包括水深、潮汐、吃水深度和速度要求等。船舶务必始终保持在航道内航行,一旦出现偏离航道的情况,必须做好记录并及时告知引航员。考虑到巴拉那河水位变化无常,沉积物堆积情况复杂,建议船舶保持大于最小龙骨下安全距离(UKC)的标准。
消息来源:North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