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100%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船”将在今年交付。
别看这艘船“小”,但它却拥有一个“超强大脑”,这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在建智能船,未来能够实现自主航行和停泊。一批传感器将被安装到船上,“相当于船员的眼睛和耳朵,用来感知周边环境的变化”。
研发团队告诉记者,和汽车的自动驾驶相比,船舶自动驾驶的研发难度“直接跳了好几级”。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饶洪华说,比如,船舶在海上的“路况”要复杂得多,会受到风、浪和洋流等的影响,这就要求自动驾驶船能够自主识别、自主避碰,做到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意味着船舶上的各个系统不仅不能打架,还要高效打配合。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经理王树山告诉记者,普通船只有约500个检测控制点;而自动驾驶船有15000多个,是普通船的30倍,多了智能航行、智能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船体、智能能效等智能系统,“去协调、整合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船舶系统,过去我们是缺少相关经验的,这也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挑战”。
为了完成智能船的研发,“水面下”的组织变革也在进行。在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新团队中,不少人并非来自船舶相关领域,而是来自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学科专业;除了常规的电气主管和通导主管,研发团队还特设了“智能主管”岗位,专门统筹多个智能系统的配合与调度。
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建造船舶检验处处长于得会说,我们能造的船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复杂,考验的不仅仅是造船的工艺和技术,更考验管理能力,去创新性地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中国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信德海事网了解,这艘“无人驾驶船舶”为大连海事大学旗下的智能研究及实训两用船,该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远程控制和自主操作功能的科研及实训船,实现智能化全覆盖,驾、机、电深度融合,是海上移动的智能船舶试验验证平台,智能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介绍,该船长69.83米,宽10.9米,服务航速17.5节,排水1430吨,由2个1500kW的双全电力吊舱推进,3台1520 kW的柴电机组供电,配有艏侧推和减摇鳍,配员50人。可实现四级海况正常科研教学,六级海况安全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