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由公众号“第e物流”发布的笔名为鹭声 的文章“中国内贸集运八问”,文锋犀利,表现了行业积弊,但也有些需要商榷的观点,这里给出一些笔者的看法,来供探讨和交流。
原文:一问船公司:在血拼价格的道路上,还能走多远?
智者有言:外贸集运发展的模式,是内贸集运发展的必有之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内贸集运的竞争成了赤裸裸的低价竞争。这也有外贸集运发展的前车经验。君不见,十五年前,上海—日本航线的运价就竞争为负运费了。内贸集运在这方面的传承更加推陈出新,内贸集运市场的竞争“只有更低,没有最低”。运价和成本长期倒挂,活生生拖死一家又一家内贸集运船东。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单从船公司角度分析如下:
认知局限,格局不高。内贸船公司大都有“鸿鹄之志”,认为自己就应该是老大,市场竞争的目的就是“别人皆死我独活”。在市场竞争的战略上以份额为重要目标,认为只要自己的份额大了,别人就活不下去了,市场好的时候我就能独享市场红利了;在战术上采用与对手“同归于尽”的打法。“两军相逢勇者胜”,打过再坐下谈,或打过不谈,再继续打。
缺乏合作精神。在行业内,“高筑墙,妄称王”,比比皆是,壁垒高设,行业规范没有,合作通道不畅,高层沟通机制缺失。在市场调研不充分、思考不完备的时候就采取动作,有时拍脑袋做决定。其结果是从区域到全国,价格打得一锅粥。怪现象就出现了:各项成本屡创新高,运价却屡屡下降,船公司的报表依旧利润喜人(除部分国企以外)。
机制僵化。谈到僵化,往往都会想到国企。其实在长期运营的民营企业内,更容易形成另外一种“僵化”,那就是“唯上论”。职务高者往往比职务低者更有水平,企业老板当然最有水平。有意无意的,企业老板就会被神话。只要是企业老板拍板的事情,大家莫不寂然,唯有三呼万岁。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稳定过着“做足了奴才”的幸福生活。
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低下。由于成本压力,特别是民营企业,人才聚集就比较少,行业精英和科班资深者就更是缺乏。对行业理解不透彻的从业人员,很难具有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试问,在这种现状和诸多内因的情况下,靠经验主义和拍脑袋决策、不研究行业发展方向、不寻求新的突破,惟以打价格战为首要竞争手段,真不知道除某些大型央企外,内贸集运公司还能走多远。
绝顶思维评:价格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对于如此长时间的市场低迷期,从未有这样经历的企业主没有应对办法,传统上低价竞争策略屡屡奏效促使他们现在还采用惯常的手段,殊不知好市场难以再现,低价竞争获得的市场份额并不会等来市场的春天。
原文:二问港口企业:除了逐年上涨的港口费用外,你们还能做什么?
由于港口企业大多是国营企业,就算有部分民营企业,也是财大气粗。在运营过程中,因业绩故,港口的费率基本是逐年递增。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多地方港口整合步伐不断加快,原本尚可竞争的港口资源主体趋同,“港老大”雄风重现,作风渐露硬朗。据业内资深人士言,部分港口企业神似衙门,扯皮现象常有发生。
殊不知,港口企业是大航运生态链中的一环,行业发展好坏与其后续经营息息相关。若市场都是垂死航运企业,港口的繁荣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了。
所以,港口企业在升级设备、提高作业及通过能力、布局港口智能化的同时,优化和改善区域内的营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其中就包括对航运市场的介入和协调,调停航运企业的不理性竞争,规范区域内的市场运作,最好能干预区域市场盲目的运力投入。
绝顶思维评:在水运产业链上,近些年看到了船东巨亏的局面,但港口企业亏损却并不多,这常常被人们用“港老大”和港口的“区域垄断性”来解释,但这并不真实。要知道,港口也存在市场的供需关系。近些年,港口方面在抑制投资冲动上面花了大力气,港口资源整合也取得了实效,这才是港口价格相对坚挺的原因。当然,有人会说,港口资源整合本就是新一轮的垄断,但对于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行业来讲,一定程度的行业集中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另外,让港口企业去“调停航运企业的不理性竞争”,他们是做不到的,也没有这个义务。
三问货代企业:在谋取利益的道路上,还有多少人存有良知?
在内贸集运的生态链中,货代从业者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在行业形成之初,他们成为行业发展的宣传员和业务员,是最直面市场、最接地气的人。也正是如此,他们也是生态链中攫取利益最多者。
内贸货代行业门槛极低,在最初甚至一个人+一台传真机+一部电话就组建了一个代理“公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都是纯粹外行,跨界操作,科班出身者寥寥无几。这个群体最初还学习和沿袭了外贸代理行业的一些习惯和操作模式,还算比较规范。后续随着内贸航运的不断发展,各家船东的各自为政,以及为抢占市场份额持续降低标准要求,以迎合客户需求,造成内贸货代行业的运作混乱,很多人浑水摸鱼,行业市场竞争乌烟瘴气。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各显神通,手段百变,无所不用其极。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内贸集运的货代从业者采取“谎言+小费”的模式横行天下。所谓谎言,指的是货代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对货主和船公司选择性欺瞒,以达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小费”是指其利用小恩小惠对相关环节的具体利益相关人员的腐蚀。更有甚者,有些人还会不断的造谣中伤,以扫清障碍、打击别人为能事。不断刷新着道德底限,丧失着良知。
随着船公司从“港到港”运作演变到“港到港”和“门到门”条款并存,再到船公司强行推进“门到门”条款、抓“一手客户”的开发,很多业内人士哀叹“货代已活不下去了”。但事实上,我们认为,货代群体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只不过需要适应新形势,重新定位发展的战略思路。但无论如何,做有担当、有操守、有良知、服务型的代理公司,总会在行业内有立足之地。否则,只能是走向毁亡。
绝顶思维评:新时代必定会有新的市场格局,货代行业近些年在航运电商领域探索颇多,正在形成新兴的力量。曾经所有的伎俩都会在新时代没有市场,赞同作者指给货代企业的道路:有担当、有操守、有良知、服务型。
四问航运企业从业者:你具备真正的职业操守和自律品德吗?
内贸集运企业从业者群体内有一不成文的说法,凡是岗位从业者都有可能获得灰色收入。进口派单者可以收取车队的回扣;出口操作者可以收取货代的“小费”;箱管工作者可以榨取滞箱费、修箱费;市场开发者可以把明扣做成暗扣。如此等等。更别说略有职权的办事处主任、分公司经理,更是成为下游合作方竞相游说的对象。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具有合法伤害权和利益分配权。
可悲的是,大家把这种现象当做常态,获益高者成为英雄,大家莫不敬佩;不伸手者被当做另类,被处处提防。英雄者,财力略厚,可于老板近侍公关,殷勤卑躬于企业老板,既放眼鸟语花香,企业老板亦愈加信之,即使偶有不洁耳闻,也闭半只眼而已;反之,只做黄牛,不屑钻营,老板近侍不喜,老板亦不喜。久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断重演。
故,无论是谁,凡当众人面道貌岸然、言之凿凿、凛然为圣,而背里蝇营狗苟者,莫不被知情者腹诽讥笑。
从职业操守和道德自律角度而言,行业从业人员们,请对照自我。你,真正做到了几分??
绝顶思维评:新时代需要有新的企业管理手段,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杜绝企业内部的“跑冒滴漏”。从从业者自身来讲,要构建核心价值观,诚意对待客户。诚意的含义:不欺人,不自欺。在拿人回扣的时候,不知道是否会“心安理得”?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良知,良知被蒙蔽,是时代的悲哀。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格物致知”是每个水运人都应该修炼的。
五问航运企业当家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企业,你做好准备了吗?
建立并运营现代化企业体系,对企业主并具体到航运企业当家人而言,要做到如下五点:
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格局。不仅能超越时代着眼三十年或五十年的定位规划,同时也要有超乎常人的格局和胸怀。
要善于调研和总结,熟稔行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要精于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引进、使用、激励高层员工,充分引导、培训、管理中基层员工。企业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具有高超管理艺术技能的企业主,才能真正掌控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成为资本运作策略的制定者。成大业者,不能忽视资本的力量。在现代企业运作中尤其如此。
要自控喜好,广开言路,亲贤远佞,莫固步自封,莫自我封神。
绝顶思维评:核心就是要认知升级,而不是“刻舟求剑”。同时,要尊重知识,能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能够让真正的知识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服务。
六问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在中国境内,与内贸集运行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有中国船东协会、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等。
但这些协会在年度工作中的显性内容是收取会费、组织各种奖项的的评选颁奖活动、各地调研活动等等。鲜有针对行业发展的研究报告,鲜有被交通运输部采纳的合理化建议,鲜有行业发展的规范标准,鲜有针对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的谴责通报或处罚通报,鲜有航运企业发展共同保护体系建设思路。
行业协会如果做不到为行业企业保驾护航,为行业健康发展出谋划策,为主管机关提供智库支持,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就不大。即使存在,除了满足会员企业的名衔虚荣心外,别无它用。
绝顶思维评:这些年,行业协会正在与政府脱钩,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正在发挥相应的作用。翻看过去几年中国船东协会在为船东代言、集聚行业共识、传递行业价值上所做的努力,就了解行业协会在升级、在进化。当然,如何让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声,还需探讨。
七问主管机关:内贸集运市场的无序发展是否主管机关的不作为结果?
交通运输部有水运管理局,应该是国务院下设最高的主管机关。但内贸集运市场肇始迄今,主管机关对其关注度微乎其微。除了2000年左右出台过《国内水路运输规则》、后续又经过修订以外,几乎没有相关的管理政策出台。对行业企业的设立、运营、管控几乎没有作为。可以说,长期缺位。其结果是二十几年里,该行业经过了野蛮发展,不断的上演着生死悲欢,对行业及社会造成恶性的、负面的影响。这种结果,不一定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但却是他们间接造成的。
绝顶思维评:“有水大家行船”固然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但其副作用则是产能过剩。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在运力控制上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弱,只能以客运、安全和环保的名义来控制市场运力,还常常受困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缺失而难以作为。现阶段,能够改进的领域,是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让行业领域的科研机构发布相关市场的动态信息和年度报告,让从业者获得市场供需关系的信息,避免盲目增加运力。今年5月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发布的“2017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2018年展望”,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是我院,这便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良好开始,有利于对市场走向和大家头投资冲动给予指导。
八问地方政府:企业的税收不能遗缺,企业的压力和风险你们担当了多少?
企业设立之初并发展壮大之时,当地政府是欢喜雀跃的,税收的增加和社会效应的提升对当地官员的升迁有巨大帮助。于是乎,政府和企业的蜜月期就正式拉开序幕。由政府主导的各种名誉也尽可能往企业身上倾斜。
一旦企业遇到危机,簇拥的政府官员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管企业的经营压力多大,风险危机影响或潜在影响有多大,都不会有任何部门出面。所有的政府部门和主管机关集体失声了。任由事情发展。眼睁睁看着从小问题到大问题,从企业问题变成社会问题。愈演愈烈。
行业内企业远的有烟台海运、天津海运、万州、荣澄等,近的有元鹏、南青等,从出现危机到歇业清算,地方政府的影子几乎没有出现过。试问,这种没有担当、不为辖区企业做后盾的地方政府,真的能得到企业的真心拥护吗?
绝顶思维评:现在更应当做的,是企业在经营不下去的时候,能够有恰当的退出机制,而不是用地方政府的输血让“僵尸企业”苟活,这是对市场中经营较好的企业的尊重。
信德海事专栏作者:谢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