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船舶运营将变得更加“昂贵且混乱” 纳小百 2023-12-27 09:11

近期,巴拿马运河严重干旱、红海危机持续恶化,运输安全和效率受到威胁,船舶绕行、等待成为家常便饭,航行时间和成本在短期内直线飙升,航运业面临着近几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挑战和风险。

与此同时,快速逼近的环保法规也进一步触动着行业的脆弱神经。EU ETS带来的排放配额成本和IMO减排目标带来的脱碳成本,也正给航运企业造成愈加严重的财务压力。

看来,在2023年经济衰退和运力过剩中艰难前行的航运企业,接下来仍难以喘息。在以上种种问题的裹挟下,船舶运营将变得更加“昂贵且混乱”。

在混乱中施行的EU ETS

使燃油和碳配额成本上涨40%

2024年1月1日起,船东必须为在两个欧盟港口间、航行船只所制造的碳排量购买碳配额;欧盟与非欧盟港口往来船只,则须负担50%的碳排量费用。据预计,在2024-2026年,航运业可能要承担高达31-84亿欧元的排碳成本。

在航线调整等应对工作尚在准备之际,红海危机的浪潮席卷而来,船公司们不得不接连放弃“红海—苏伊士运河”的通道,转向较为安全的好望角航线。这除了导致租金的顺势上涨,其燃油和碳配额成本也大幅上升。

航运经纪公司NSI 主管Paul Hardy表示,以一艘巴拿马型集装箱船为例,如果走苏伊士运河,预计燃油和碳排放配额的总成本为361,080美元;如果绕行好望角,则为505,320美元;涨幅高达39.8%,航行时间也延长了12天。

更令人不安的问题:

替代性燃料成本

相较于每航次几万到十几万美金不等的欧盟碳税,绕航的燃油成本显然要大得多。而减排重压下不得不采用的替代性燃料,其高于传统燃料2-5倍的高昂价格则更令人不安。

按照目前的价格,使用生物燃料将使亚欧运输的成本翻倍,从每个集装箱10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随着需求超过供应,生物甲烷将变得更加昂贵。

据UMAS计算,燃料成本每年将增加18-2700万美元。考虑到船舶的资本支出投资和运营支出,到2030年,一艘跨太平洋运营的船舶每年将需要额外20-3000万美元。

而目前主要贸易航线的费率都处于创纪录的低位,而且没有法律强制托运人使用绿色服务,因此托运人没有动力支付更多费用,分担成本仍然是航运脱碳的强大障碍。

船公司如何取得先机?

在成本和碳排放上拉开差距

全球普遍通胀、经济放缓,加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不少头部航运公司预计,集装箱需求将急需面临下行压力。合理管控成本资金,减小违反环保法规风险,已然成为所有航运企业必须面临的两大课题。

因此,在现阶段积极采取行动,削减以燃料成本主的总运营成本,显然可以让航运企业在成本和碳排放方面,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取得先机。

目前,越来越多船公司选择通过清除船体附着物,降低航行阻力,以节省船舶燃料,降低碳排放。尤其是水下机器人洗船服务:无需船舶上干船坞,在船只锚泊或靠港时,就能水下作业。

纳百机器人船舶检测清洗服务,高效清除船体附着海生物和污垢层,全天候作业。作业点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一带港口、锚地,目前已服务数百艘大型船舶,深得客户认可。

需要降本减排的船东/租家/船舶运营商

请添加企业微信/WhatsApp咨询

  纳百官网/Website:

  https://neptune-robotics.com/

- END -  

精彩推荐



关于纳百 (Neptune)

纳百(Neptune)是全球领先的工业级水下机器人研发科技公司。被全球头部评测机构 StartUs Insights评为「影响航运行业的全球前五名创业公司」。

纳百投资人包括红杉资本、经纬创投、SOSV、云天使基金等优秀投资机构。纳百领先的商业进程,落地生根在中国华南、华东一带港口,已为数百条大型航海船舶提供机器人清洗服务。

纳百成立于2018年,团队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欢迎有志之士加入!

中国华南、华东一带港口及锚地洗船服务预约

booking@neptune-robotics.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

sales@neptune-robotics.com

简历投递请联系  岗位详情

hr@neptune-robotics.com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比尔盖茨与韩国造船巨头推动核能技术发展

信德海事网2025-08-28

全球最大集运公司MSC未来将新增140艘双燃料船!

信德海事 绿色航运2025-08-27

FuelEU Maritime罚款:欧盟今年将向航运业收11亿美元

信德海事 绿色航运2025-08-26

13000艘大船将向欧盟支付29亿美元,倒计时1个月

信德海事 绿色航运2025-08-25

必维集团(BV)发布2025 全球能源转型报告 | 文末下载完整版中英文报告

必维集团2025-08-22

又有8个国家,反对“IMO净零框架”

信德海事网2025-08-22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