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船舶订单激增,中国船厂占据半壁江山 劳氏日报 LloydsList 2023-11-10 10:19

MSI的数据显示,过去18个月里,中国船厂赢得了近一半的双燃料新造船订单。

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拥有相对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投资,这被认为是该国船厂取得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

根据咨询公司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的数据,中国船厂在获得双燃料新造船订单方面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在争夺未来更环保船舶订单方面取得了有利地位。

MSI董事总经理Adam Kent透露,以总吨位计算,截至2023年9月,中国船厂在过去18个月内赢得了全球约49.9%的环保船舶合同。

其次是韩国,占据44.8%的市场份额,日本则为4.6%。

Kent在上海举行的Marine Money论坛上表示,这些数据显示“相比其他造船国家,目前为止船东在中国更容易获得这些新技术和合同”。

Kent在会议间隙告诉《劳氏日报》,中国相对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投资是取得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船厂在设计方面更为灵活,使船东能够进行定制修改,这也是优势所在。

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对手提供的定制设计相对较少,部分原因是这些更改对他们来说要昂贵得多。这反映了中国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在劳动力方面,尽管国内造船工人正变得稀缺。

中国最重要的成品油和化学品船制造商广船国际的主管Victor Lee向与会者表示,该公司希望其名字的英文缩写GSI有朝一日能代表“绿船国际”(Green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larksons的数据显示,这家中国船舶集团的子公司的订单中包括了为Hafnia和Oceonix Services(据报道为JP Morgan所有)建造的一系列甲醇双燃料中程油轮。

Kent预测,更多散货船和油轮会开始跟随集装箱船使用双燃料系统,而中国船厂已迅速做好准备应对这一需求的上升。

他指出,日本造船企业在开发氨双燃料船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尚未完全取得成果”。

MSI预计,随着到2050年航运业要遵守更严格的减排要求,会有更多的甲醇动力船舶以及氨或氢动力船舶。

中国船级社上海规则研究所所长崔玉伟在论坛上预测,到2035年左右,甲醇和氨动力船舶将成为新造船订单的主流。

他表示,这将为造船业,尤其是中国船厂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

不过,一些发言者也对产能过剩风险发出了警告。

山东海运首席财务官郭立中表示,在本轮周期中,船厂应谨慎管理扩产和新造船价格。

他说:“过高或过低的船价对航运公司和造船企业都是不利的。”

MSI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21年以来,亚太地区有12家之前停产的船厂宣布重启产能,其中有8家在中国。

Kent表示,这反映了中国造船能力的“弹性”。

但他也警告说,船厂成本将会上升,而直到2025年前后,随着交付量的增加和订单的放缓,新造船价格将可能回落。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这家航运公司,遭遇土耳其封杀

信德海事网 倪忠祥2025-08-28

赫伯罗特CEO称,今年表现超预期!关税压力下仍看好行业前景

信德海事网2025-08-27

披露!全球最大集运公司MSC,要造140艘新船!

信德海事网2025-08-26

日本海成为俄油运输船的最新“隐身地”

劳氏日报 LloydsList2025-08-26

巴西铁矿石运输量增加4%,支持好望角型散船运价

BIMCO上海2025-08-26

APR2航线提升东北亚与太平洋群岛航运互联

信德海事网2025-08-26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