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日电(姜旗林)近日,一艘外国籍船舶因违反“国际海事劳工公约”被上海海事局实施滞留,这也是该公约在中国生效以来上海港首艘被滞留的船舶。
图片源于网络
8月29日,上海海事局执法人员在杭州湾漕泾水域对利比里亚籍散货船“DZQD”轮进行港口国监督检查时,发现该轮存在涉及违反“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滞留缺陷。
缺陷内容包括:
船上就业协议未签字确认、
船员基本生活条件保障不足、
收取遣返费用、
相关投诉程序副本未提供给船员等。
该缺陷已违反“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对船员正当权益构成损害风险。执法人员依法取证后,对该船舶实施了滞留,并责令船方尽快采取整改措施予以纠正。
“国际海事劳工公约”被全球航运界称为“海员人权法典”,是一部以人为本、保障海员权益的国际公约,2016年11月12日对中国生效。依据公约,海员有权享有安全的工作场所、公平的就业机会、体面的生活条件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权利。
近年来,全球航运业尚未走出低谷,损害船员权益的情况难以杜绝。上海海事局将切实加强船舶履约监督检查,防止船员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共同维护良好的航运秩序,努力营造健康的航运市场氛围,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5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3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4 来源:信德海事网
12-14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