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前往大连的老虎滩旅游时,意外发现了中国海军早期“四大金刚”之一的“太原舰”(舷号104)仍停泊在那里。作为中国海军序列中的第一代驱逐舰中的一员,“太原舰”曾于1962年7月与美海军驱逐舰连续对峙过3天。本图集将从近距离为您展现这艘“功勋老舰”的风采。
“太原舰”属鞍山级驱逐舰4号舰,鞍山级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海军从苏联引进的4艘07型大型驱逐舰(首舰为“鞍山”号),也是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代大型驱逐舰。图为经过现代化改装后的“长春舰”(103)多角度CG图,已将鱼雷发射管换装为“上游”反舰导弹发射器
鞍山级原为苏联愤怒级,该舰全长112.8米,全宽10.2米,吃水3.8米,满载排水量2500吨,最大航速可达38节。武器装备包括4门单管130毫米舰炮、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0世纪60年代末拆除改为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发射器)以及4座双联37毫米高射炮等。
下面就来看看“太原舰”上的各种武备细节,图为该舰的前甲板局部图,可见位于舰艏甲板的2座130毫米单管舰炮,艏楼、电子设备桅杆以及烟囱。
舰艏2门B-13-2C型130毫米50倍径单管舰炮特写,每门舰炮备弹600发,采用半封闭式防盾设计,人工装填,最大射速每分8发,使用33.4千克重的M1928型高爆弹时,最大射程可达24.6千米,有效射程15千米。
位于艏楼后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布置有一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主要用于近距防空,采用弹匣式供弹,射速可达每分160发,使用穿甲弹时,最大射程可达8千米,最大射高达6千米。
继续向前,在看到“上游-1”反舰导弹发射器前,可见甲板上还展示有一枚533毫米重型蒸汽瓦斯鱼雷,苏军编号为D-4,全长7.2米,全重1.7吨,内装270千克TNT炸药,最大航速50节,最大射程4千米。在换装反舰导弹前,“太原舰”主要依靠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用于反舰作战,主战武器就是这种鱼雷。
为应对不断增强的海上威胁,1969年5月,中国海军开始对鞍山级进行现代化改装,拆除了原来的鱼雷发射管,加装了2座双联“上游-1”亚音速反舰导弹发射器,并换装了配套的新型雷达及导航电子设备。图中可见第一座“上游-1”导弹发射器,其中一个发射盖还属于开启状态,可见露出的红色导弹弹头。
本图可见“太原舰”搭载的两座双联“上游-1”反舰导弹发射器,共4枚导弹。“上游-1”(即苏联“冥河”仿制型)反舰导弹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采用液体燃料推进,可搭载380千克重的聚能穿甲爆破弹头。小图为“上游-1”资料图。
位于2座“上游-1”导弹发射器之间还能看到2座双联37毫米高炮分别布置在左、右舷,负责舰体后方的近距防空任务。
位于导弹发射器后方的舰艉还布置有2座B-13-2C型130毫米50倍径单管舰炮,这一角度能看到敞开布置的舰炮内部细节。
除上述武器外,在“太原舰”的舰艉还布置有2座64式432毫米反潜深弹发射炮,可发射62式深水炸弹,射程150米,用于反潜作战。在反潜深弹炮的后方还有布雷轨,最多可施放56枚锚雷。就当时的作战性能来说,“太原舰”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图中舰艉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国徽,应是“四大金刚”才有的殊荣。
1962年7月5日,美海军“弗兰克·诺克斯”号(DD-742,基林级)驱逐舰侵入青岛以东领海附近,用舰载雷达监视中国海军舰艇活动。“太原舰”奉命出动监视,双方连续对峙3天后,美舰悄然离去。图为“诺克斯”号资料图。
1955年6月28日,“太原舰”在青岛军港获得海军正式命名,并投入服役。1970年,该舰完成现代化改装,加装了2座反舰导弹发射器。1991年9月19日,“太原舰”正式退役,并泊于大连老虎滩做为大连舰艇学院的练习舰。
图为从舰艏角度拍摄的“太原舰”,其修长的舰体外形具有良好的高速航行性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11-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4-12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01 来源:信德海事网
06-2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19 来源: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资讯平台
12-10 来源:船之友 作者验船师袁晓东
10-15 来源:中远海运
03-30 来源:信德海事网
07-04 来源:信德海事网 刘云婷
01-22 来源:信德海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