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碳航运生态圈——中远海运集运绿色船队转型路径全解析
7月15日,在“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首次贯通暨首单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仪式”上,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江平发表主题致辞,系统阐述了中远海运集运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战略目标、实践成果与未来布局。
这场以“中远海运洋浦”轮为对象的绿色燃料加注活动,不仅象征着中国自主绿色燃料实现“从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闭环,更清晰展示了中远海运集运如何从船队结构、燃料体系、客户服务到产业协同,推进绿色航运的系统性变革。
信德海事网现梳理要点如下,以飨读者。
战略引领: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秦江平在发言中指出,在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净零”目标日趋明确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重塑全球航运业竞争格局的主轴线。
中远海运集运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专注于集装箱运输的核心企业,将绿色转型提升至战略层面,确立“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碳航运生态圈”的发展目标。这一定位不仅体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责任感,也彰显了其围绕“双碳”战略的前瞻性思考。
据信德海事网观察,该公司通过顶层设计、资源统筹和创新驱动,已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绿色发展路径:“造船-改船-用绿燃料-控碳排放-建生态圈”五位一体,全链联动。
造改并举:构建绿色船队矩阵,强化硬件基础
在船队结构优化方面,中远海运集运采取“造改并举”的双轮策略:
●节能改造提速:近年来,中远海运集运对超30艘大型集装箱船实施节能升级,主要包括脱硫塔加装、螺旋桨优化、球鼻艏升级等技术手段。实测数据显示,单船年均碳减排效果提升超15%。
●新能源船订造加码:除“中远海运洋浦”轮成功完成甲醇动力改造并进入商业运营外,公司还正在建造12艘24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这批船舶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甲醇动力集装箱船队,预计2026年全面投入运营,年减排量将达到120万吨二氧化碳。
多元燃料:绿色能源体系雏形初现
绿色燃料的应用是航运脱碳的关键一环,中远海运集运持续拓展替代燃料的实际场景与商业模式。
●生物燃油落地常态化:自2022年“中远海运休斯顿”轮完成国内首单B24生物燃油加注以来,至今中远海运集运已实现生物燃料的常态化运营,累计加注量超过12,000●吨,相当于减碳量2,400吨。
●绿色甲醇形成闭环生态:此次“中远海运洋浦”轮在大连港完成500吨保税国产绿色甲醇加注,打通了从生物质制备到港口加注的全流程。值得一提的是,该批绿色甲醇产自黑龙江、内蒙古的清洁能源基地,获得国际ISCC认证,标志着“中国建造船+中国制造燃料”的全国产化低碳解决方案已具备商业化能力。
服务升级:打造低碳供应链解决方案
中远海运集运不仅在船舶与燃料端发力,也在客户侧深化绿色服务能力:
●公司推出“Hi ECO”绿色航运产品,通过GSBN区块链技术对燃料碳足迹进行全程可溯源管理,为客户提供定量化、可验证的碳排放数据支持。
●截至目前,Hi ECO产品已服务全球超500家客户,累计为客户实现供应链碳减排逾8万吨,为绿色供应链建设提供了航运端的专业支持。
这一系列实践也让中远海运集运从传统的运输商角色,逐步向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产业协同:从单点突围到生态共建
秦江平指出,绿色航运转型不能靠单一企业“单打独斗”,必须构建“生产-运输-加注-应用”的完整生态闭环。此次与中国船燃、大连港及地方政府的协同,加速了东北亚绿色甲醇产业链的打通,正是产业协同的典范实践。
未来,中远海运集运将在以下三方面持续深化生态构建:
1.推动绿色燃料产能升级:依托黑龙江、内蒙古的资源优势,打造千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地;
2.拓展港口能源网络:加快建设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绿色燃料加注体系,打造绿色能源走廊;
3.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绿色燃料应用成果转化为全球规则,提升中国在全球绿色航运体系中的话语权。
绿色航运,中国方案
从节能改造到新船订造,从燃料切换到服务延伸,从示范项目到产业协同,中远海运集运正用一套结构完整、路径清晰的绿色转型实践,回应全球航运业日益严峻的减碳挑战。
正如秦江平所言:“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远海运集运将在“净零航运”的全球竞赛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信德海事网将持续关注其绿色转型之路,敬请期待更多实质性突破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