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可再生能源开发商欧洲能源公司(European Energy)称,其首座大型商业电制甲醇工厂——位于丹麦Kassø的Power-to-X工厂将于5月13日正式落成,全面达产后,该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4.2万吨。
据了解,该工厂由欧洲能源公司与日本三井集团共同拥有并运营,该公司在3月 14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电制甲醇的主要承购商之一是马士基(AP Moller - Maersk),该公司将使用电制甲醇作为其集装箱船Laura Mærsk 的低排放燃料。
欧洲能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 Power-to-X负责人Emil Vikjær-Andresen 12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距离明天我们位于Kassø的电制甲醇工厂的落成还有一段时间,漂亮的Laura Maersk轮现在已经准备好接受我们的第一批电制甲醇的供应。”
早在2021年,马士基便与欧洲能源公司(European Energy)签订了每年10000吨电制甲醇供应协议,但该工厂的生产计划一度推迟延误。
Vikjær-Andresen 认为,Kassø工厂的落成将成为甲醇的一个里程碑,因为“绿色转型虽然会遇到一些小问题,但前进的势头是毋庸置疑的”。
马士基级首席造船师Ola Straby上周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Global Maritime Decarbonisation 2025大会上介绍称,该公司已经订购了25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其中12艘已经交付,4艘正在使用甲醇作为燃料。
“其中最小的一艘支线集装箱船——2100TEU的Laura Maersk轮(建于2023年),自交付以来一直使用绿色甲醇和生物柴油。”
Ola Straby表示,马士基迄今已开展了约 30 项业务,虽然该公司不是最早开展甲醇加注业务,但在加注业务的多样性方面已超越现有参与者,包括船对船加注作业、岸上加注、甲醇加注专用船以及小型化学品运输船的加注。
他说,马士基学到的关键教训是标准化很重要,而“甲醇加注并不标准化”。
Ola Straby举例说,该公司最初将燃料加注站设计在船舶尾部。然而,由于缺乏专用的甲醇加注船,供应燃料的船舶不得不靠泊在船两侧,然后将燃料输送到船尾。
Straby表示,马士基正在努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并完成相关研究,以便能够整合出一个惠及所有人的通用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