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正式发布了《船舶和海上设施技术规范体系(2024)》,标志着我国船舶技术规范中长期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文件的出台,不仅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发展路径制定了明确的“施工表”和“路线图”,也是我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实举措。
船舶技术规范作为船舶、海上设施检验发证的依据,为保障船舶本质安全,促进航运业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当前,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发布221部船舶技术规范,涵盖船舶、海上设施、船运集装箱和重要船用产品设备的强制性检验技术要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船舶技术规范体系。
《船舶和海上设施技术规范体系(2024)》在继承和完善原体系框架基础上,拓展了安全、绿色、智能技术功能分类,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系统性,筑牢本质安全底线。体系从适用对象和技术功能两个维度对现行和待制定船舶技术规范进行分类。适用对象层面,分为商船、渔船、水上设施、船运集装箱、船用产品和特殊船舶等6类;技术功能层面,分为安全、绿色、智能3类。完备的技术规范体系为保障船舶、海上设施本质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突出前瞻性,引领行业绿色智能发展。体系制定时注重适度超前,聚焦绿色、智能属性,主要为当前绿色智能船舶发展热点、共性领域所需的技术规范,形成了45项待制定清单.包括9项绿色船舶技术规范,覆盖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能效技术、碳捕集技术、温室气体处理等方向;11项智能船舶技术规范,覆盖总体智能、智能航行、智能辅助、智能作业等方向;以及25项其他新技术、新业态类技术规范。
三是保持开放性,支持科技创新应用。体系支持构建“水上新技术新业态应用跟踪应对机制”,根据国家战略、政策方向和行业需求等动态更新待制定清单,鼓励和支持新技术在船舶领域应用,服务保障新业态发展。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规范体系(2024)》的发布是我国船舶技术规范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继续完善绿色智能船舶和海上设施技术规范体系,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支持船舶安全、绿色、智能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标准规范供给质量,更好地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保障船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航运业、造船业绿色智能转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