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伤事故预防
[ 安全生产 警钟长鸣 ]
一 船舶工伤事故定义
安全第一
船舶工伤事故是指船上人员(包括船员、引航员、临时上船工作人员等)在船工作期间,突然发生的、造成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人体的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甚至死亡的事故,不包括因碰撞、自沉等传统交通事故导致的船上人员伤亡事故,以及以非工作目的登船人员发生的伤亡事故。
二 典型船舶工伤事故类型
01 淹溺事故
淹溺事故主要发生在以下作业过程中:上下舷梯、直梯、软梯,如舷外作业,接送引航员,拆装舷梯等。作业时防护措施不到位、未按要求穿戴救生衣和安全带、违章操作等情形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02 机具伤害事故
机具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以下作业过程中:抛锚、起锚作业,系解缆作业,开关舱作业,甲板机械维护保养,锅炉燃烧器维护保养等。作业时机械设备防护装置不齐全、设备带病作业、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日常保养检查不到位等情形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03 高处坠落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主要发生在以下作业过程中:高处作业, 上下梯道(舷梯、楼梯、直梯、软梯等),收、放救生艇作业,高压水冲洗作业,除锈作业(油轮除外),更换克令钢丝作业,克令钢丝高空撸油保养作业,电梯使用和维护保养安全操作,集装箱系固作业,重大件特种集装箱系固作业, 机舱行车和船舶各种吊装设备的维护保养,开关舱作业(散货),装卸货抓斗管护作业,克令吊作业(多用途船),船员自装自卸作业,甲板原木的绑扎、解绑及检查加固作业,升降甲板平台或斜坡道作业等。作业时安全无防护或防护不到位、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没有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检查不到位、雨雪天后高处作业没有防滑措施等情形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04 中毒和窒息事故
中毒和窒息事故主要发生在以下作业过程中:密闭处所作业,封闭处所油漆作业,伙食冰库检查、使用作业,主机扫气箱内部检查及各种测量作业,主机曲拐箱内部检查及各种测量作业,压力容器检修作业,机舱燃润油舱的清洁检查作业,危险品货物处置,集装箱船货舱作业,压载水舱内部检查作业,货油舱内部维修作业,备洗舱作业,货物熏舱等。作业时防护措施不到位、违章操作、失误操作等情形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三 船舶工伤事故典型案例
案例1 淹溺事故
2023年12月29日,“Y”轮在靠泊维修期间,二副在船岸间运输维修工具时意外落水,事故造成该名船员死亡,构成一般等级水上交通事故。
案例2 机具伤害事故
2020年1月16日,“M”轮在锚泊进行舱底检查作业时,一名船员被舱盖夹伤,事故造成该名船员死亡,构成一般等级水上交通事故。
案例3 高处坠落事故
2023年4月14日,“H”轮在检查船舶洗舱作业情况时,水手长坠入 NO.3#货舱,事故造成该名船员死亡,构成一般等级水上交通事故。
案例4 中毒和窒息事故
2023年5月5日,“R”轮(本航次装载散装大豆10630吨)水手长和实习水手进入NO.1货舱期间发生人员窒息死亡事故。事故造成“R”轮2名船员死亡,构成一般等级水上交通事故。
四 船舶工伤事故原因分析
人员层面
一是操作不规范,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或标准进行操作。
二是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规定的理解不足或忽视。
三是知识技能不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机器设备层面
一是设备老化,船舶设备长时间使用性能下降增加事故风险。
二是设备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影响正常操作。
三是维护保养不当,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
工作环境层面
一是对工作场所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存在的隐患和潜在风险。
二是工作场所的布局和设备摆放不合理,存在妨碍作业或增加风险的因素。
三是照明、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未达到安全标准。
船舶管理层面
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规程。
二是培训不足,船员未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或技能培训。
三是监督不到位,相应监督部门对于船员、船舶资质管理缺少。
四是应急响应不力,在事故发生时,应急响应机制不够迅速或有效,导致事故发生或加重。
五是人员配置不足,未配置合理的适任人员。
五 船舶工伤事故安全管理建议
1.加强船员安全教育培训
结合“培训质量提升年”等活动,定期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和预防工伤事故安全知识培训,切实增强从业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精准识别船舶作业风险
根据《航运公司预防船员工伤事故工作指南(2020)》,针对船上作业存在人员工伤的风险,认知和掌握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全面辨识公司所属船舶已存在或潜在的船员工伤风险,明确安全作业基本条件,确保设备的安全状态、人员的安全行为、环境的安全因素,保障船员在船工作安全。
3.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预防工伤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或制度,加强预防事故管理,指导监督船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完善船舶安全操作规章制度,覆盖船舶航行、装卸货、设备操作等各个容易造成船员工伤的环节,确保船员在作业过程中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4.切实落实劳动保护制度
相关作业单位应当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滑鞋、防护眼镜等,确保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航运公司应当改善船舶工作环境,减少噪音、振动等有害因素对船员的影响并合理安排船员作息时间,避免疲劳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5.严格规范作业操作行为
作业单位要提前针对作业特点制定方案、确定合适的作业方式,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操作程序:如货物装卸时根据货物大小、装卸方式配合码头进行货物绑扎/堆码,防止货物出现滑移;提前根据拟靠泊码头泊位环境特点及本船载重等情况制定系泊方案,在系泊过程中带好缆绳、预留合适长度,避免缆绳过于紧绷、发生断裂。
6.完善应急演练救援体系
建立健全各类事故对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流程、责任分工和联系方式等。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船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援。
7.强化船舶安全管理落实
船长、轮机长、大副要切实担负起全船、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督促船员严格履行公司相关安全制度:如要提前审定设备维修、货物装卸等作业方案,防止船员乱操作产生危险;要加强船员放置安全绳(网)、作业着装等个人安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安排专人指导在船的非船员(如码头作业工人、维修人员)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因无保护遭遇意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