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正在讨论发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防止产能过度扩张
协会预计2024年新造船市场将保持“温热”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计划出台一项更严格的行业标准来管理产能。
在采访中,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该协会正在讨论出台一项“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造船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绿色发展设置更高的要求。
他表示,这项指标体系的出台“就是为了限制住有些低标准的产能死灰复燃。”
过去两年,由于新船订单热潮,造船业得到复苏,但随着一些停产船厂的重启,也引起了一些关于过剩产能的担忧。
来自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21年以来,亚太地区已经有12家关闭的船厂宣布重开,其中有8家在中国。
这8家造船厂的总产能高达670万GT,虽然有一部分产能会分配给船舶维修等,但总产能仍然可观,相当于2021年底所有中国船厂活跃产能的27%,。
李彦庆表示,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希望会员企业能提高效益,但是从不提出扩张目标。“我们反倒很警惕产能的扩张。”
他强调,协会提醒过造船企业“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能忘记疫情前订单稀少的情况。
虽然从去年开始,新船订单开始下降,集装箱船市场也遇冷,但他仍然相信今年的新造船市场将“保持温热”。
他表示,从长期来看,虽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由于航运业已经设立了去碳目标,即在2050年前后力争实现净零排放,并且设置了2030年和2040年的中期目标,以及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CII)的实施,船东和船舶管理公司为了响应绿色转型的要求,仍然需要购买新船。
与此同时,虽然在过去两年间,船厂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供给端整体并没有出现产能跃升。来自BRS的年度造船业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全球有约700家船厂,而现在的船厂数量只有当时的一半左右。
因此,他表示,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市场仍然能够保持温热。而新造船市场会有版块轮动,不会因为集运市场下行,就影响整个市场。
谈及市场对新燃料船以及新燃料预留船的热情,他强调在向新燃料过渡的过程中,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我个人的理解是,未来20年内燃机还是主动力系统,但是新燃料,比如说甲醇、氨等这样的新燃料,会(和化石燃料)并存。”
“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化石燃料存在的情况下实现燃料变革,而不是完全去除掉化石燃料。”
他强调,通过有效的碳捕获和储存来去碳,是比完全使用绿色甲醇更实际的方法,毕竟绿色甲醇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
“这比完全颠覆能源供应和加注更为实际。”
全球三大造船国中日韩都有各自的低碳和科技船舶发展规划。
但是,李彦庆指出,中国造船业并不追求市场份额方面的竞争,“维持一个健康的亚洲造船中心,对大家都有利。”
谈及产业的未来发展,他表示,造船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并加强与整个供应链的整合,这将大大提高效率和工作环境,“这是全球造船业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