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广州港贯彻“十四五”智慧港航建设理念,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构建科技强港新格局。在平安港口建设工作中,广州港以安全生产管理难痛点攻关为导向,以安全管理能力提升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科研创新项目落地并促进成果转化,在设备设施、堆场货物、操作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下面请跟随小编去看看吧。
“云监测”让港机健康监测更立体
走进南沙三期技术楼,一块巨大的显示屏映入眼帘,南沙三期技术员小赵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到:“通过这块技术管理信息中心大屏,就可以实时了解港区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诊断设备故障,缩短处理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停机,大幅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港口作业工况复杂,机械设备多且分散,传统定期巡检和故障后维修方式有明显的局限性,难以及时全面掌握设备安全运行状态。为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南沙三期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效率,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克服诸多难题,成功研发3D可视化智慧港机监测云平台,系统集合了设备三维展示、监测、预警、定位和分析等功能,同时集成了雷暴预警、阵风监测等模块,技术创新赋能设备管理。
“岸桥、轮胎吊和轨道吊等集装箱装卸设备是融合数字化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小赵说到,“系统通过对大型港口起重机重要结构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测,然后对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实时和连续给出设备状态信息和起重机剩余寿命,并在显示屏上进行预警。”系统还结合了数字孪生概念和人工智能算法,从设备健康监控、能耗优化、规范化操作等方面,深入挖掘起重机司机操作动态所形成的海量数据,提炼出优秀司机的操作模型,构建港口起重机的数字孪生虚拟仿真教学场景,提高新晋职工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达到高效的数字培训效果。
数字孪生让散货堆场管理更直观
在新沙煤矿操作部,巡检员小岳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只见他在网页上轻轻点击,百米开外的办公楼楼顶,无人机机库缓缓打开,一台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定的航线向煤矿堆场飞去。“以前煤矿堆场的管理全靠人力进行巡检、理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现在有了无人机巡检系统,一键启动自动巡检,收集的数据还可以快速建立数字模型,在屏幕就可以看到整个煤矿堆场的实时生产情况。针对部分重点的堆场,还可以进行手动飞行巡检。”
据悉,煤矿等货物在堆存期间易发生温升甚至高温自燃,若检查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火灾事故,造成货物及财产损失,复杂的作业环境也可能引发人身安全事故。针对上述问题,新沙公司秉承科技赋能、管理增效的宗旨,推进落实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3D可视化智慧散货堆场项目,具备了无人机自动巡检、货物自燃预警、堆场动态展示的能力。
无人机完成巡检后,自动返回机库充电,收集的数据通过服务器生成数字模型。小岳指着屏幕跳动的数据对小编说:“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上搭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精确测算堆场散货堆存总量、分布情况、货源信息。在这个堆场的数字模型上,可以实时关注堆场里面不同客户煤矿的入库、存储、转栈和出库情况,实现全过程跟踪。”远期该系统可对接生产业务系统、计量管理系统、斗轮堆取料机堆场定位系统、流动机械管理系统等,提供更加多元、直观、一体的智慧堆场管理系统。
多技术应用让港口作业更安全
将无人机应用到港口安全生产监督的不仅仅有新沙公司,黄埔公司与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无人机智能安全巡检系统,利用无人机配置灵活、快速、自动巡航、通过搭载光学视觉感知模型可以实时传输现场画面的特点,根据港口作业区域编制自动航线,对港区进行快速巡检,通过数据模型对疑似违章或隐患区域的图像进行精确识别,实现无人机智能安全巡检,自动识别不安全行为或状态并进行预警,为规范人员安全行为、保障人身安全构筑防范屏障。
为提高作业安全性和作业效率,结合智慧港口2.0建设契机,GCT先后投入了岸桥行车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岸边激光智能监测系统、集装箱牵引车防疲劳主动防御系统。利用信息化辅助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风险预警,大大降低码头生产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同时减少现场安全人工管理成本投入,保障现场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
广州港积极在实践中探索科技赋能平安港口建设路径,勇于开拓进取,研究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持续发挥科技力量助推安全管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