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冠肺炎病毒持续赛跑的中国引航员
中国引航协会 陆悦铭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正午户外温度超过35℃,船舶的甲板温度更是高达60℃以上。穿着防护服、鞋套,佩戴护目镜、N95口罩、乳胶手套和防滑手套等全套防疫装备的引航员迎来了抗击疫情的第三个夏季,他们依然是24小时全天候轮轴转,直面疫情、高温、人员紧缺三重大考,白衣执甲,为国引航,安全引领一艘艘中外巨轮进出我国港口,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保驾护航。
一、抗击疫情的“起跑”阶段积极应对
2019年底,武汉出现了当时了解不多、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为切断感染源,防止疫情蔓延,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封城”。正在执行“苏瑞139”轮(装载1700吨液化石油气)引航任务的长江引航中心武汉引航站谭宏、陈华淼两位引航员,在船舶抵达武汉后被告知不能离船;另一艘姊妹船“苏瑞169”轮卸货完毕准备开往下一港装载液化石油气后回武汉,用于企业生产所需,武汉引航站邓国慧、张立两位引航员在明知会封闭在船的情况下仍然主动请战……一场引航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拉开了赛跑的序幕。我国大多数港口城市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各引航机构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制定防控措施、信息报告、请假等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千方百计购买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防疫用品,并及时将防疫物资送到一线引航员手中;接送引航员的车、船和候工场所等每天进行消毒;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突击队,发扬冲锋在前、不怕苦和不怕累的精神;大部分引航员放弃春节的假期或火速返岗,随时准备去引领各类船舶,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由于我国的疫情被部分国外媒体夸大宣传,国际航空一度中断,海上运输成为防疫抗疫、进出口贸易和民生等物资的主渠道。在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中,海运完成的比例近95%,承担绝大部分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的船舶引航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引航员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确保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的前提下,做到引航不中断、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应急运输优先通行、民生物质运输设置绿色通道。为了不给船方带去恐慌和隐患,全国引航员戴口罩登船引航、使用舱外楼梯、避开船员生活区、减少与船员接触、与船员保持安全距离、自带水杯和点心、不在船餐饮和留宿等,受到了外国海员的好评。
全国人民积极主动配合落实国家防疫抗疫政策和要求,积极主动戴口罩、不聚集、非必要不外出等,在一月底或二月初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时,外国却低估病毒的传染性,毫不重视、完全没有做好准备。从二月底起,韩国、日本、伊朗等国家疫情快速发展。韩国和日本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每天都有不少来自韩国和日本港口的货船,它们中的部分船舶到我国港口只有不足一天的航程,最远的也不过三天,都在新冠肺炎14天的潜伏期之内,防疫形势徒然严峻、复杂。接着是西方国家,因为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看不见中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他们也不承认中国取得的胜利,认为疫情只会发生在中国,不会在他们国家传播;还有的是采取“群体免疫”政策,出行不戴口罩,还搞聚会,不影响人们所谓的“自由”等,所以疫情得到迅速的蔓延,并且波及到外国海员,这给需要登轮引航的引航员带来感染风险和挑战。
部分引航机构则是成立突击队,如上海港的党工团突击队、烟台港的抗疫突击队、广州港的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等。3月6日,宁波引航站和长江引航中心先后成立引航专班,安排在专班中的引航员引领境外疫情中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船舶,他们住在隔离点,工作在引航一线,最大程度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当因所引领船舶的船员中有核酸检测阳性或疑似病例时,都及时进行相应的隔离,直到核酸检测正常、14天内身体没有出现异常症状,“风险”才解除。
3月19日,宁波引航站接到一个特别的引航任务,将一艘大型集装箱船“古娜马士基”轮引领至内港锚地,以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开展疫情检查。原来该轮于15日经停过日本横滨港,一名换班船员出现发烧症状,体温一度高达39℃。“关键时刻,咱们就得上!”引航员杜伟杰主动请缨。20日一大早,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和口罩等“全副武装”的杜伟杰,出发去引“古娜马士基”轮……,所幸是虚惊一场。但是,时隔一天引领涉疫船舶“古杰多马士基”轮的张健没有那么幸运,该轮经全面排查,最后判定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阳性无症状感染者4例,引航结束后的他,接受专业人员消杀并立即闭环转运到定点隔离酒店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和多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又重返引航一线。确实是“狼真的来了”。之后,引领过类似涉疫船舶的引航员有上海港汤国峰和陆洁敏、日照港刘全贤、防城港赵斌、北海港方卫平、嘉兴港徐晓、湛江港李俊、长江引航中心周记和李祥、台州港张文彬、唐山港贾炜、福州港黄海曦等等。随后国际海员中感染新冠肺炎病例越来越多,上海港对所有进船厂修理船舶的国际海员进行核酸检测,约15%的船舶中有船员核酸检测呈阳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严防境外疫情通过港口输入,2020年4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定了引航员在引航过程中防护用品的穿戴,避免在船上就餐、如厕,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和引航工作的要求。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途中跑”不松懈
2020年5月13日,当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阻击战也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进入到常态化防控状态时,境外疫情形势愈演愈烈,国际海员因在疫情中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换班,感染新冠肺炎也越来越多。2020年7月22日到2021年1月26日,交通运输部陆续发布《指南(第三版到第五版)》,对引航员的要求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引航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船舶的引航员,应封闭管理”、“引领中高风险船舶的引航员应加强防护,每7~14天进行核酸检测,并封闭管理。引领船舶上有核酸检测阳性船员的,引航员应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并实行封闭管理”、“引航员7天内至少进行1次进行核酸检测”等。进入7月,国际疫情震荡反弹明显,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加速传播,多种因素叠加共振,持续推高疫情输入风险。国内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各地陆续出现与禄口机场有高度关联性的病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压力持续增大,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2021年8月3日,《指南(第七版)》要求全体引航员实施专班闭环管理。全国所有的引航机构积极响应,对引航员工实施闭环管理模式,大部分引航机构采取的“14+14+7”的工作周期轮班制,即在引航专班闭环管理中工作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为一个周期;也有部分引航机构在获得当地卫健委同意后,实施“14+7+7”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确保了港航的生产。由于投入的引航力量相对减少,尽管采取了加快引航员工作节奏、增加引航员工作量等方式,部分港口一度出现压船压港现象。上海港引航站党委等提出“多引一艘船也是贡献”的口号,号召引航员晚出班、早进班。大部分引航员通过减少居家健康监测时间,增加实际工作时间,开始了一个月中只在家4、5天的生活模式,对缓解压船压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深圳、天津、汕头、阳江等引航机构采取让引航员有相对更长的时间服务于引航生产,满足了港航的需求。湛江港引航站则是全体引航员都进专班,港航的生产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这个时期,被引船中出现的新冠肺炎病例越来越多,如荷兰籍的“阿勒博格”轮,船上12名船员中有6名核酸呈阳性,且都在甲板部;巴拿马籍“智富”轮,19名船员有17名感染新冠病毒;巴拿马籍的“科林赫利俄斯”轮,20名船员中19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马绍尔群岛籍的“德翔马尼拉”轮,23名船员中22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等。2022年3月3日,《指南(第九版)》发布,要求登临国际航行船舶的引航员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在船上如厕,如厕时应做好预防性工作和消杀程序,并在船方提供已消杀的引航员专用卫生间如厕”。引航工作变的更加艰辛,这是对引航员常态化疫情防控“途中跑”耐力和意志力的考验,全体引航员经受住了来自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考验,圆满完成各项引航任务。
今年3月下旬,上海市疫情呈现区域聚集和全市散发并存,引航员存在居家健康监测时的潜在感染风险。为消除引航员“带病”进封闭专班和感染被引船船员的隐患,对引航员实施“集中隔离7天+封闭专班工作21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的集中封闭模式,封闭隔离时间进一步延长,回家时间进一步缩短。因三十几位引航员所住小区有新冠肺炎病例,一线引航员捉襟见肘,大多数引航员连续工作两个多月,引航生产没有因为上海的这波疫情受到影响。
宁波引航站克服引航员紧缺等困难,2021年安全引领各类中外船舶29952艘次,较去年同比增长5.42%,引航年艘次创历史新高;今年4、5月,安全引领各类中外船舶2589、2740艘次,连续两月创引航月度艘次历史同期新高。
三、抗击疫情还没到“冲刺跑”,仍然需要咬紧牙关
引航员作为登临国际航行船舶高风险岗位的第一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被引船船长了解船舶的操纵性能、主要设备和船员的健康状况,需要使用船上的助航设备、交流引航计划和方案、发布引航指令等,因此不可避免近距离、长时间频繁接触国际海员,面临的感染风险极高。为了防止被感染和疫情从引航环节传播,“全副武装”的引航员,自带的水也不敢多喝,只是嘴唇干裂了才跑到驾驶室外喝一小口润润嘴唇。他们面临的不只是疫情风险,更有随时中暑脱水的危险,但他们没说一声苦,没喊一声累,只说了句“还行,我还扛得住”。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有任务,他们就准时登船引航。他们用一次次安全引航,为港航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输血”,为辖区港航企业复工复产努力,为船舶提供公益服务。
5月17日,大连港引航员隋俊辰和白璐07:30准时登轮,准备实施30万吨满载油轮“远月湖”轮的引航作业。当天潮汐正逢天文大潮,潮差近4米,海面能见度1海里。当“远月湖”轮横距码头还有100米左右时,海面突发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200米。两名引航员评估了当时的风险,依靠长时间积累的经验,利用良好的船艺和先进的助航设施,相互配合、精心操纵,成功将“远月湖”轮安全靠上码头。既保证了引航安全,又解决了港口的生产急需,为港航生产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5月22日23:10时,防城港引航站引航员谭礼毅接到紧急引航任务,“隆通”轮上1名水手从高空坠落导致头眩晕和全身多处受伤,情况非常危急,急需送医院救治。谭礼毅穿戴全套防疫装备后立即前往引航艇码头,于23日凌晨00:10时登上了“隆通”轮。但此时正值大潮急涨时段,水流湍急,加之是夜间引航,难度有所增加。一边是轮船上急需救治的伤员,另一边是引航的高风险和高难度,时间紧、任务重。谭礼毅顶住压力,以临危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精湛的引航技术,引领“隆通”轮全速进港,安全靠妥泊位。比正常的靠泊缩短约三个小时,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黄金时间。
6月18日,上海金山石化化工部一区域内突发火情爆炸事件,如果火势进一步蔓延或后续爆炸可能会危及码头上停靠的危险品船,将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海事部门要求快速撤离码头上的危险品船“勇士7”轮。刘晔华在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和拼劲冲锋陷阵,克服困难登船、审时度势选择最佳时机和最优引航方案,顺利完成任务。
6月20日,深圳港引航站引航员梁伟勇担纲的引航技术团队经细心策划、攻破难点、化解风险,同多方共同努力,历时8小时,圆满完成装载1.1万吨石油平台导管架的无动力驳船“海洋石油228”轮的高难度引航出港拖带任务,这是国内外罕见的高难度特种引航作业,对建设海洋强国有重大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引航员“一半在一线,一半在隔离”的现状,为改善隔离中引航员的生活,丰富引航员的知识,提升引航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开阔引航员的视野,中国引航协会已经邀请各方专家举办了二十八场线上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法律法规解释,也有畅想未来的智能航海介绍,还有引航安全、引航员人身安全的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更有引航同行的成果分享和心理调适、礼仪培训等,受到了引航员的欢迎。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今年以来全国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地区范围比较广,尤其是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还有京津冀和边境口岸城市等形成了冲击,我国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加大,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如果被引船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或船上已经有船员感染,或船上有无症状感染者,那么引航员被感染的风险较大,已经有中外引航员感染,在部分引航员中产生一定的恐慌心理。引航员抗击疫情已经两年半,引领疫情中高风险的船舶越来越多,引航结束后要求去隔离的船舶增加,引航工作越来越艰苦;穿、脱防护装备及消杀的流程似乎繁杂琐碎,病毒还在变异;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里的担当越来越少等,抗击疫情还没到“冲刺跑”的阶段,仍然需要咬紧牙关与新冠肺炎病毒持续赛跑,为此中国引航协会下发了《关于全力抓好引航近阶段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引航机构和引航职工,一是精准防控疫情不懈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完善工作制度,堵塞漏洞,不放过任何疑点;二是尽心服务港航不停顿,充分发挥引航在保障物流畅通的作用,多措并举维护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为经济平稳运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保障引航安全不松劲,以高水平的引航安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全体引航职工将继续践行“将世界引进中国,将中国引向世界”的誓言,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有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推动引航高质量发展、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