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劳氏日报(Lloyds’ list) 公布2020年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其中,27个中国港口榜上有名,它们的排名分别是:
上海港(第1位)、宁波舟山港(第3位)、深圳港(第4位)、广州港(第5位)、青岛港(第6位)、天津港(第8位)、香港港(第9位)、厦门港(第14位)、高雄港(第16位)、营口港(第27位)、太仓港(第30位)、大连港(第32位)、日照港(第34位)、连云港港(第35位)、钦州港(第47位)、福州港(第49位)、东莞港(第52位)、烟台港(第54位)、唐山港(第60位)、南京港(第61位)、泉州港(第81位)、海口港(第88位)、嘉兴港(第89位)、南通港(第92位)、珠海港(第94位)、台中港(第95位)、锦州港(第100位)。
与去年相比,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厦门港、营口港、太仓港、海口港排名没有发生变化,青岛港、天津港排名上升1位,高雄港排名下降1位,大连港排名下降13位,日照港排名上升6位,连云港排名上升1位,福州港排名上升2位,东莞港排名下降3位,烟台港排名上升2位,唐山港排名上升4位,南京港排名下降7位,泉州港排名下降6位,珠海港排名下降17位,台中港排名下降1位,锦州港排名下降10位,此外,本次榜单还出现了钦州港和南通港两副“新面孔”。
2020年无疑是被全球港航业载入史册的一年,疫情的反复与市场的不稳定使得港口吞吐量就像坐上“云霄飞车”。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全球港口吞吐量走势较为低迷;二季度,在防疫措施逐步落实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率先恢复正常水平,随后欧美国家港口也陆续恢复运营;三季度,激增的货物需求与空箱箱量的不匹配使得港口陷入拥堵,并持续到第四季度。
整体来看,中国港口2020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0,989,362标箱。从前十名来看,前五名位次均没有发生变化。上海港2020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50万标箱,同比增长0.5%,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第一。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中,上海港立下“4700万标准箱”Flag,立志继续领跑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劳氏日报认为,洋山深水港将成为未来增长引擎,集装箱量可能占上海港总吞吐量的一半以上。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港口,2020年,洋山港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20万标箱,在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比由45.7%上升至46.5%,为上海港的吞吐量上升贡献主要动能。
作为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第一的大港,宁波舟山港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的表现同样亮眼。疫情期间,宁波舟山港通过简化港口清关流程并为承运人提供补贴,有效缓解了集装箱短缺问题,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箱,同比增长4.3%,实现吞吐量逆势上扬。从2018年首超2600万标箱,2019年首超2700万标箱,再到2020年首超2800万标箱,宁波舟山港完美实现了“三连跳”,今年更是有望加入“3000万标箱”行列。
深圳港与广州港分别位列第4位与第5位,尽管地理位置十分接近,但这对“邻居”的定位则完全不同,深圳港以出口外贸货物为主,广州港则是全国第一的内贸大港,去年下半年,外贸回暖,中美航线的火爆助推深圳港的吞吐量屡创新高,而广州港则加快推进物流网络建设,建铁路、拓航道,殊途同归,两家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稳定增长。
第6至第9名中,青岛港与釜山港位置互换,天津港与香港港位置互换。同属北方大港,青岛港与天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势头均保持强劲。2020年,青岛港开通20条新航线,14条外贸航线,提速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天津港则加快推动“公转铁”“散改集”和海铁联运发展,多措并举实现吞吐量的“大反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排名中,“山东系”港口进步明显,其中,烟台港排名上升2位至第54名,日照港排名上升6位至第34位。自2019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后,山东境内港口结束了内部混战的局面,踏上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同发展之路,航线互补、资源共享,默契的配合使得青岛港与烟台港、日照港的吞吐量在疫情下依然直线上升。
此次,钦州港首次进入榜单便取得第47位的好成绩。近年来,北部湾港发展进入加速期,这其中,钦州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钦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的重要枢纽,以集装箱和石油化工运输为主,目前已规划三大港区五大港口,以厚积薄发之势迈入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之列。
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排行榜中中国港口的席位已从25位增加到27位,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大考,中国港口们纷纷用实绩给出答案,如今2021年也已过半,港口仍需全力打好2021年的“下半场”,不忘昨日,以期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