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RCEP框架下中日韩产业合作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1-08-16 14:27

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在《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3期发表《RCEP框架下的中日韩产业合作》(全文约2.3万字)。

刘文在文章中指出,RCEP将从多方面重构中日韩产业链,但中日韩产业进一步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三国产业在相关市场可能面临互相竞争的局面,日韩对技术进口和出口的限制制约了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和升级,三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存在一定风险,美国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也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日韩应携手合作,以共同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RCEP带来的制度红利,以RCEP为基础,积极促成“RCEP+”的中日韩FTA早日实现,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中日韩产业进一步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RCEP框架不仅给中日韩产业合作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风险。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发展的制约,区域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使得中日韩产业进一步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一)三国产业在相关市场面临相互竞争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在一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显著。对中日韩三国产业贸易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发现,工业领域中,三国在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以及运输和仓储行业均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服务领域中,日本在批发和零售贸易、机动车维修以及运输和仓储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韩在运输和仓储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三国在相关市场可能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

中日产业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存,两国在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领域存在长期竞争关系,在其他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维修和安装行业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行业的关系亦由互补性转变为竞争性。中韩产业间的竞争性更强于中日,两国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行业存在长期竞争关系,在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的竞争关系转为互补关系。日韩行业间的竞争性要强于互补性,两国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未分类的机械和设备及运输设备等行业存在长期竞争性。

互补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产业贸易的发展,竞争性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合作的推进。关注产业内和产品内贸易,发挥三国比较优势,形成未来中日韩贸易的新增长点,通过蛋糕做大的方式,促进三国总体福利的增长,是中日韩三国产业进一步合作发展的关键。

(二)日韩对技术出口和进口的限制制约了区域产业链的稳定形成和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向后期转变,与早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日韩两国形成的高中低产业链分工也逐步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变化,一方面,日韩要保持其产业链优势地位,就要继续提升其技术水平,然而两国担心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影响其技术优势,往往限制高技术出口。并且,日韩两国都是《瓦森纳协定》的签约国,如果两国遵守《瓦森纳协定》,也会禁止许多技术向中国出口。另一方面,对中国拥有高技术优势的产品,如通信电信网络,日韩又限制产品进口。高技术产品获得市场越大,其实现规模经济、积累技术经验的效率越高,日韩对与中国高技术产业领域交流的消极、谨慎态度,对中日韩产业深化合作造成不利影响,也制约RCEP区域产业链的稳定形成。

RCEP第十一章知识产权包含83个条款和2个附件,是RCEP内容最多、篇幅最长的章节,涵盖著作权、商标、地理标志、专利、外观设计、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执法、合作、透明度、技术援助等领域,既包括传统知识产权议题,也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新趋势,旨在全面提升区域内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中日韩三国应在RCEP知识产权规则基础上,在跨国公司管理和技术市场的公平竞争中,秉持缩小成员发展差距、给予低发展国家技术支持的合作宗旨,以共同发展的理念,促进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和升级发展。

(三)三国在第三方和第四方市场合作存在一定风险

虽然目前中日、中韩、中日韩已在第三方市场或第四方市场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项目遍及全球不同区域,合作领域种类繁多,但也面临三国间产业竞争性提升、传统产业合作空间下降、第三方市场或第四方市场国情复杂、域外因素介入等不同层面的挑战与阻力,亟需开拓新兴战略产业,创新金融支持,形成新的产业合作模式。

(四)美国及地缘政治因素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经济政策领域,与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不同,拜登政府更倾向于多边主义政策的发展,这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使未来中日韩的产业合作面临严峻形势,因为“盟友思维”下的拜登政府会推动美国发展与其盟国的合作,这势必与中国形成竞争。日韩与美国是政治军事联系密切的盟国,与中国则是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邻国,日韩两国一直试图与中国发展出政经分离的国际关系,然而,“邻国”和“盟国”的局面不易平衡。因此,美国政策对RCEP框架下中日韩的产业合作将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RCEP虽历经八年谈判,但却是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和生活秩序的背景下,中日韩和东盟守望相助,共克疫情,求同存异的特殊时期得以达成的。后疫情时代,当正常的经济秩序恢复,因疫情而被忽略、搁置,经常扰乱中日韩贸易关系和FTA谈判的历史遗留问题、领土问题、外交争端等地缘政治因素,有可能沉渣泛起,扰乱RCEP的实施进程,进而影响三国间、三国在RCEP区域的产业合作发展。

二、应对策略

中日韩三国在RCEP推进过程中拥有独特优势。目前,中日韩GDP分居世界第二、第三、第十一位,三国的人口合计占世界人口的40%,GDP总量占世界的20%、亚洲的70%、RCEP整体的81.5%。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多国政策更加内倾,中日韩的经济贡献使东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三国的经济发展和合作主导着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日韩加深经贸合作,对RCEP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RCEP构建的制度保障和营商环境,也会对中日韩、东亚地区甚至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产生更加重要的积极影响。

后疫情时代,中日韩产业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底,新冠疫情首先在东亚地区暴发,中日韩等东亚各国积极主动采取封城封港、停工停产等措施以控制疫情,但这使全球产业链的主要供给端出现危机。随着中日韩等国疫情得到基本管控后,欧美疫情开始新一轮暴发,全球产业链的主要需求端“掉链”,全球供应链运转失速且可能长期存在此类问题。中日韩三国面对疫情,“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中国加强了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快速通道与绿色通道的开放,互援防疫物资,共享防疫信息,构建联防联控机制,依托东亚区域地缘关系建立的区域化供应链成为应对全球产业链“掉链”危机的可靠举措。RCEP框架下,将进一步拓展中日韩三国在“后疫情时代”产业链合作的领域。

为发挥中日韩三国在RCEP中的主导作用,三国应携手合作,充分挖掘RCEP带来的制度红利。推动各成员国按照协定实施承诺,降低贸易成本及商品价格,提高投资便利性,拉动经济增长,使区域内各国和消费者从中受益。应以RCEP为契机,重构中日韩间乃至亚洲的产业链,形成更为紧密的区域贸易投资和产业分工关系,进一步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复苏。尤其重要的是,三国应以RCEP为基础,推进一波三折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积极促成“RCEP+”的中日韩FTA早日实现,并以此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基于中国对RCEP的诸多承诺水平超过了对世贸组织和此前自贸协定的承诺,应高效快速推进实施工作,积极推动协定落地生效。商务、海关和贸促会等部门通力协作,帮助进出口企业尽快了解RCEP原产地优惠规则和操作程序,帮助企业做好充分适应RCEP的准备。引导企业利用各国服务投资开放机遇,优化国内外产业空间布局。地方政府除了做好履行强制性义务的准备,还应将200多项“软性义务”作为营造营商环境的改革方向,各地可通过试点的方式,将“软性义务”作为内部的“硬约束”,提升政策透明度和服务水平,打造公平公正、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地方政府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布局时,应关注RCEP实施对重构区域产业链的影响,通过精准培训和深度调研,使企业了解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变化的发展态势,认识到RCEP给本地区和企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提升本地区内可能面临风险的产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做好相关产业风险的预防评估和管控,在必要时对其提供补偿,完善救济体系。山东、辽宁等毗邻日韩的省份具有和日韩经贸合作的基础,其自贸试验区在加强与日韩的产业链衔接时,应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差异化发展的策略,避免内耗,在贸易投资发展的同时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借鉴日韩经验,完善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标准和统计体系,实现自贸区和自贸试验区双轮驱动下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完)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前身《亚非纵横》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40小时横跨3国!这艘集装箱货轮如何执行紧急撤侨任务

央视新闻2024-10-28

【公告】这些公司与洲际船务集团无关!

信德海事网2024-10-28

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货运保险国家,将助推上海海事仲裁发展

上观2024-10-25

TIME 4 LINK!外高桥造船供应链协同平台引领船舶产业驶入智造新航道

SWS外高桥造船2024-10-25

浮出水面!112亿人民币!OOCL租了那6艘人民币结算的船!

信德海事网2024-10-25

工银金租发挥船舶融资租赁专业优势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信德海事网2024-10-24
  •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