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记者梳理这些课程发现,其中涉船涉海专业课程共有33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门,线下一流课程9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入选课程最多的是大连海事大学,该校共11门涉船涉海本科课程成为一流课程。
线上一流课程中包括大连海事大学的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轮机模拟训练、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海商法、轮机自动化、海上货物运输,江苏科技大学的船舶设计原理,海军工程大学的舰船概论(非自学考试类)、海军军事理论基础、舰艇柴油机,海军航空大学的大国航母与舰载机,海军指挥学院的海上安全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的前世今生,福州大学的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
涉船涉海线上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中包括江苏科技大学的船舶绿色涂装工艺虚拟仿真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南宁师范大学的海洋防污涂料生产及性能检测虚拟仿真实验。
涉船涉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线下一流课程中包括大连海事大学的船舶结构与设备,浙江海洋大学的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管理、地文航海,中国海洋大学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学I、海洋地质学,厦门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同济大学的海洋地质学等。
涉船涉海线下一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包括大连海事大学的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船舶操纵、航海力学、航运管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学,江苏海洋大学的卫星海洋测量学等。
涉船涉海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中包括汕头大学的走向海洋——海洋国土意识及海洋生态保护宣教行动等。
涉船涉海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要将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纳入“十四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与新技术相融合、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相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和机制,注重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优秀案例的推广,以“学习革命”推动“质量革命”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继续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自公布之日起5年内,未能按照各类课程要求开放共享或持续建设的课程,将取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
声明:《中国船舶报》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对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