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凌晨0434时,马耳他注册化学品油轮Ovit在多佛尔海峡Varne Bank浅滩搁浅。这艘载有9,500吨植物油的油轮虽未造成人员伤亡或污染,但其搁浅暴露了电子海图(ECDIS)操作失当、航线规划疏漏及岸基监控失效等多重安全隐患。MAIB发布事故报告。
Ovit建于2011年,总吨6,444,船长117米,由土耳其Ayder Tankers Ltd管理,事发时正从荷兰鹿特丹驶往意大利布林迪西,配备了Maris 900型ECDIS。
事故经过
Ovit的鹿特丹-布林迪西航线由三副负责规划,这是其晋升二副前的“实战训练”。但这位仅具备4年水手经验、任职5个月的三副,在未获任何指导、未参考历史航线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规划,且未使用ECDIS的“航线检查”功能。更严重的是,这份直接穿越Varne Bank浅滩的危险航线,既未经过二副监督,也未提交船长审核,甚至在启航前未召开航线简报。
0230时,大副与实习生接棒二副值班。此时船舶以12-13节航速沿计划航线行驶,ECDIS显示比例尺与雷达保持一致(12海里量程),但这一比例尺完全不适合近岸水域导航。航行中,实习生虽发现前方闪烁白光(Varne Bank航标),却未上报;大副则始终紧盯ECDIS屏幕,未作视觉瞭望比对,完全未察觉航线正驶向浅滩。
0417时,船舶驶过Varne Light Float航标,距离浅滩已近在咫尺。0434时,船速逐渐下降至停滞,Ovit正式搁浅。但大副误判为主机故障,直至0453时(搁浅后19分钟)放大ECDIS比例尺,才意识到船舶已处于浅水区。
事故分析
岸基监控失效
早在0411时,多佛尔海岸警卫队的Channel Navig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CNIS)系统已检测到Ovit进入Varne Bank警戒区,触发声光警报。但当时CNIS操作员正与其他船舶通讯,竟选择“授权”而非“确认”警报,导致警报静音、船舶标记恢复黑色——倒是二次预警机制失效。直至0449时,CNIS才通过VHF联系Ovit,此时距搁浅已过去15分钟。
ECDIS的系统性错误
Ovit的ECDIS设置存在多处致命问题:
1.安全等深线被设为30米默认值,而根据船舶吃水7.9米及squat效应,合理值应为20米,这导致浅滩危险区域未被突出显示;
2.交叉航迹偏差(XTD)设为0.00海里,使偏航警报完全失效;
3.自动加载更优比例尺海图(ENC)的功能被关闭,船舶始终使用1:350,000的“概览”海图,远超近岸导航所需精度。
4.更严重的是,ECDIS的声音警报因通讯端口未配置而长期失灵,所有危险预警仅依赖视觉提示。
5.“航线检查”页面已明确标注“所选航线不安全”,但船员误将底部“无系统警报”理解为“无导航危险”;
6.over-zoom 过缩放提示持续显示,却未引起重视。
人员与管理的问题
1.船员培训流于形式是关键诱因。尽管所有驾驶员均完成Maris900型ECDIS专项培训,但实操能力严重不足:
2.船长因与junior officers同堂培训而羞于提问,
3.大副不会正确设置安全等深线,
4.三副规划航线时完全忽略危险检查。
安全管理体系(SMS)也形同虚设
ECDI Saudible alarm失灵未被上报,BNWAS被关闭,航次计划check list未填写,这些违规操作均未被纠正。
船员士气低落加剧了风险:二副因换班计划取消而情绪低落,对三副的航线规划未加监督;
船长在船舶疑似“主机故障”时仍留在房间,对近岸航行的高风险缺乏警惕。
设备设计与岸基管理的缺陷
Maris 900型ECDIS存在设计缺陷:安全等深线与其他参数混杂在同一设置页面,未突出显示重要性;
“航线检查”页面同时显示“不安全”与“无警报”信息,易引发误解。
而CNIS的管理漏洞同样明显:Varne Bank警报处理流程未正式成文,操作员缺乏专项培训,事发时值班人员不足且无合格监督者,导致警报被误操作。
Ovit搁浅事故并非单一失误所致,而是“技术工具滥用+管理体系失效+人员能力不足”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它揭示了ECDIS普及背景下的新风险:先进设备若缺乏正确操作与管理,反而可能掩盖危险。
信德海事安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