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新秩序:中国引领全球化浪潮,马士基看多未来!
近日,A.P. 穆勒 - 马士基(以下简称“马士基”)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马士基在二季度取得了强劲业绩,收入同比增长2.8%,息税前利润达到8.45亿美元。尽管环比下降,但在地缘政治和持续的运价压力的影响下,马士基的业绩仍保持了与去年同期相同的水平。码头业务的持续出色表现、海运业务的货量增长和物流业务盈利水平的提升是马士基取得这一业绩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所有业务板块持续推进运营优化和成本控制也对此起到了积极作用。
马士基方面还表示:鉴于北美以外地区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与强劲表现,因此马士基上调了2025年全年的财务业绩指引。
马士基指出,全球集装箱市场的货量增长预期已由原先的“-1%至4%”上调至“2%至4%”,显示出整体市场预期更加乐观。尽管红海局势仍预期将持续影响全年航运运营,但全球其他主要出口市场——特别是亚洲——依旧表现活跃。
而在随后的财报新闻发布会上,马士基首席执行官(CEO)Vincent Clerc(柯文胜)进一步就北美以外的市场需求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做出了解释。他特别强调,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日益重要性,并认为中国的出口增长是全球集运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中国经济和全球化的驱动力:全球化开放与美国的封闭性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复杂化,中国的经济和市场正在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化动力。中国的全球化开放性正在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纽约时报报道,2025年7月,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7.2%,这一增长幅度远超预期,显示出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韧性和增长潜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加征关税和限制外资进入,虽然旨在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封闭性政策带来的不仅是美国市场内部的不稳定,更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通过提高关税、限制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试图将经济利益“局限”在本土,但这一做法却打破了全球供应链的平衡,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柯文胜指出,尽管美国市场面临压力,但中国的出口仍呈现出强劲增长。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而且其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正展现出日益强劲的竞争力,开始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多份额。这一趋势,不仅为马士基带来了更强的市场需求,也为全球航运和集装箱运输行业注入了活力。
正如柯文胜在二季度财报记者会上所言:“中国正在全球贸易中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中国企业正在不断成功地进入全球市场,抢占来自其他地区公司的市场份额。这种趋势正越来越明显,且在过去几年里有了显著加速。”
他还指出,虽然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贸易战和供应链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中国的出口增速远高于其国内GDP增长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愈发关键。也显示了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的强大适应能力和引领作用。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与开放市场的优势
中国的全球化不仅仅体现在出口增长上,还体现在其企业的全球化步伐加速。从高端制造业到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在多个领域迅速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步向技术、消费品和高端制造领域的转型,中国公司不仅仅是为西方国家生产商品,而是逐步向全球各地拓展市场。从智能手机、计算机、到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化学产品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正快速扩大其在全球市场的足迹。中国企业正逐步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根据马士基的数据,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等行业中,中国的创新和生产力已经占据全球竞争的重要地位。
柯文胜表示:“中国的开放性与全球化策略将继续推动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并为全球集运市场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中国的市场开放和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正在打破传统的国际市场格局,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多元化和互联互通的方向。
柯文胜强调,马士基已经注意到这一变化,这为马士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不仅推动了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融合,也为集运行业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长点。这种“全球化的中国”将成为支撑集运市场积极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封闭性: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
然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则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通过加征关税和调整贸易协议来保护本土企业,特别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高额关税政策。然而,这些措施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美国经济,反而使得全球贸易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柯文胜也提到,随着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及其贸易伙伴的关税压力,部分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采取“中国+1”战略,即在中国之外寻找生产基地,以避免过高的关税负担。尽管如此,柯文胜指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企业的成功不仅改变了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加速了世界贸易的转型。”他表示,尽管面临不确定的关税政策和全球政治局势的动荡,但中国仍然是全球集运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反观美国,根据BIMCO的分析,今年上半年,尽管美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有所增长——2025年上半年美国九大集装箱港口合计吞吐量同比增长1.7%,但美国的出口却下滑了4.2%。这种趋势突显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封闭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其政策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冲击。(数据:美国发动贸易战,结果把自己的出口搞崩了!)
中国引领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化趋势的变化,中国通过其持续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和企业全球扩张,不仅缓解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压力,还有效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2025年1-5月,中国出口总额达到1.485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大幅增长。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中国通过深化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联系,成功地摆脱了单一市场依赖,提升了全球贸易的韧性。(对美出口大降,中国出口却创历史新高!真相是……)
此外,中国企业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出口,如船舶、电动车和高科技产品,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船舶出口在2025年继续增长,达到200亿美元,电动车出口也大幅提升,突破了285万辆。这不仅显示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也表明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正引领着新的经济秩序的构建。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
随着中国不断巩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柯文胜认为,未来几年,全球集运市场将继续受益于中国的出口增长,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但中国的增长将为全球航运和集装箱运输行业提供长期的支撑。
马士基的成功不仅与全球化中国的崛起密切相关,而且反映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马士基将继续利用这一趋势,确保其在全球集运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全球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而中国正在成为这一变化的核心。”柯文胜最后总结道。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马士基和其他航运公司将持续从中国市场中汲取动力,推动全球集运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