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3日凌晨,巴哈马籍杂货船Kaami号在北上驶往瑞典Slite港的途中,搁浅于Sgeir Graidach浅滩,最终因船体严重破损被推定全损。GOV.UK MAIB发布事故报告,揭示了未规范使用ECDIS及经验主义造成的危害。
事故经过
Kaami号是一艘1994年建造的杂货船,由Misje Rederi AS公司管理,事发时从爱尔兰Drogheda驶往瑞典Slite,载有1927吨固体回收燃料(SRF),船上共8名船员均为俄罗斯籍。3月21日,完成货物装载后起航,船舶吃水为4.90/5.40米。
3月22日22时55分驶入Off Neist Point分道通航制(TSS)的报告点“E”。此时天气已逐渐恶化,西南风达到蒲福风级6-9级。接近午夜时,大副与一名AB瞭望员接替船长的航行值班,大副负责右舷雷达和备用ECDIS监控,AB则驻守左舷主ECDIS旁。
3月23日0135,附近渔船通过VHF甚高频电台警告Kaami号正驶入“浅滩水域”。大副虽及时回应将调整航线,但仅在WP19处通过自动舵向右微调了10度航向,未彻底偏离危险区域。6分钟后,即0141,船舶发生两次剧烈撞击,随即停航,船员们意识到船只已搁浅于Sgeir Graidach浅滩。
0146,大副向Stornoway海岸警卫队operations中心(CGOC)报告事故,随后船长抵达驾驶台组织损管,发现前尖舱进水3.5米,船体疑似多处破损。因船舶在礁石上晃动加剧,船员被迫弃船,至0421全部被海岸警卫队直升机安全撤离。5月4日,经过临时修复的Kaami号被打捞拖至Kishorn干船坞,但因损伤过重被认定为推定全损。
事故分析
航行计划的严重缺陷是事故的首要诱因
航行计划未做风险评估。
船长仅凭过往经验制定航线,未采用IMO推荐的北行航线(黄色虚线),甚至未加载覆盖推荐航线的电子海图(ENC)单元GB302210,导致航线偏离安全水域。
航行计划缺乏二次校验
按照SOLAS公约要求,航行计划需经交叉检查以发现人为错误,但由于大副在港口忙于货物操作,Kaami号的航线由船长独自制定、审核,形成“单人闭环”。事后调查显示,该航线存在479处错误,仅waypoint19至waypoint20航段就有15处危险点,包括两处直接导致搁浅的孤立浅滩,这些隐患本可通过二次检查避免。
计划中未计算UKC
船舶吃水5.40米,但未结合船体下沉(squat)效应、潮汐变化等动态因素设置安全余量,直接导致ECDIS安全等高线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ECDIS参数设置错误
Kaami号配备了JRC JAN2000型ECDIS,安全等深线被设为5米,低于船舶实际最大吃水5.40米,安全深度设为7米,同样未匹配实际航行需求。更严重的是,所有警报关闭。
ECDIS安全监测未激活
look ahead sector and vector 处于关闭状态,错失了提前预警搁浅危险的机会。事后模拟显示,若瞭望向量功能激活,系统可在船舶穿越安全等高线前发出警报,为避让操作预留充足时间。
海图显示设置错误
船员选择了“全信息显示”模式,导致海图上礁石、水深等关键信息被过多冗余数据遮挡;同时未根据航行阶段调整比例尺,在缩放不足的情况下,Sgeir Graidach浅滩的危险标识未被清晰显示。
人员因素
进一步放大了技术缺陷的影响。大副在事发值班前仅休息3小时,且处于人体“昼夜节律低谷”(凌晨3-5点),这一时间段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显著下降。调查显示,大副在收到渔船警告后,误将危险来源判断为7海里外的Shiant群岛,而非眼前的SgeirGraidach浅滩,疲劳导致的判断失误直接延误了避让时机。
瞭望人员形同虚设
尽管公司SMS要求夜间设置瞭望员,但该AB未接受任何驾驶台设备熟悉培训,对ECDIS显示的危险标识毫无认知,与大副之间也无有效沟通,未能形成“双人监控”。
管理体系漏洞
安全管理系统(SMS)未明确UKC计算方法、ECDIS操作标准等关键内容;内部审核流于形式,审核员因缺乏ECDIS操作经验,未发现安全等高线设置错误、警报关闭等明显问题。2016年公司曾发布关于航行计划和ECDIS使用的警示备忘录,但因未纳入SMS和培训体系,新入职的Kaami号船员对此一无所知。
信德海事安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