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华光海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赵式庆
今年9月25日,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盛大召开之际,中国船级社(CCS)成功主办了“绿色智能技术推动航运业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香港华光海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执行董事长赵式庆出席边会并主持主题圆桌会议,与多位行业专家、领袖围绕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应用以及航运脱碳进程中的挑战和对策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2022年,华光迎来公司成立70周年,这艘积淀了70载厚重历史同时又焕发着蓬勃现代活力的巨轮正在奋楫航向新时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赵式庆向我们介绍了驱动华光开拓奋进、不断突破的企业精神,解读了华光如何在航运绿色和智能转型中把握新的机遇,驶向可持续未来,并分享了他对华光人才培养理念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华光与CCS继续拓展合作的展望。
问:作为一家成功的家族企业,华光这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您认为公司不断取得发展突破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答:观察一下华光的自有船,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船名中一般都带有“Venture”,意为勇士。勇往向前的探索精神是华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基因。在华光7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时间、不同掌舵人的领导下,我们都非常愿意去探索一些新兴领域,以及新的船型。华光之所以在2019年能够比较快速地转型,从单一的船东业务转变成综合性的航运公司,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很多船型领域都有做管理和作为船东的经验。对新船型的探索是华光一直以来秉承的精神,另一点就是对相关航运海事业务的涉猎,包括华光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曾经涉猎过到码头甚至像拆船这类业务。于我们而言,只要是跟航运相关,我们不感到畏惧,并且看准了机会,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有好的合作伙伴,那么我们就愿意去尝试。这是我们一贯以来所秉承的一种企业文化。
问:目前,航运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华光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来应对挑战,拥抱转型?
答:我 们 的 举 措 分 为 五 个 方面。一是我们从2019年起就着手制定了华光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3个不同的部分。环境保护方面——对于现有船采用什么减排手段、未来会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眼光、以及我们的海员和管理人员,在平常出差等工作活动中产生的碳足迹如何去抵消,等等问题,我们都有一系列的制度。在社会方面,我们与不少海事机构进行了合作。从3年前,也就是我们践行ESG战略的第二年开始,我们就与国内几家海事大学启动了校企合作,这在一方面为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制造了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投身行业,同时也为公司培养未来人才。而公司治理对于任何一家妥善经营的企业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在此无需赘述。
二是在经营模式上,我们也在同一年,即2019年,做了根本上的改变。前面已经提到,华光在2018/2019年之前基本上是作为单一船东的形式存在。虽然在其他业务板块,如码头、拆船等曾有涉猎,但我们的核心始终保持为一个船东。到2019年,我们下了很大决心,在总体运营方面,除了有重资产船东业务板块以外,我们开始开拓新的轻资产海运和海事服务板块,尤其是船舶管理以及经营平台方面。这样的业务改变增强了华光海运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赐予更大弹性和韧性,也加强了我们在整个航运链条上的地位。我们占领的位置不再是单一的一点,而是能够覆盖多点。对于长期发展而言,华光可以在多个板块上盈利,使得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提高对抗风险的能力。
三是我们加强了公司的全球布局。华光原来通过单一的香港总部来经营全球业务。时至今日,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发现把所有的人力和管理资源都放在同一个地方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于 2020 年在深圳开设了办事处,其规模现已经接近香港总部。随后,我们又于2022 年在伦敦设立了办事处。2023年,我们又通过收购的方式在意大利设立了办事处。由此,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全球布局。
四是我们关注并且正在尝试新科技方面的发展与投资。而最后一点前面已有提及——我们重视并且抓住人才,希望从源头上解决未来海事人才,包括海员和岸上管理人才的问题。
问:近年来,华光陆续与多家海事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海员人才培养。请您谈谈华光的人才理念在实践中具体是如何执行和体现的。
答:华光的人才理念有多个方面。首先,在目前公司增长比较迅速的时段里,我们希望能从内部提拔人才。从船舶管理的角度,我们需要大量人才,而且最好是有海上工作经验的人才。鉴于我们一直有自己的海员,而且团队一直在增长,我们更希望能把内部的海员提拔到岸上去工作。但我们也发现许多海员未必有足够的商务知识和经验,及其他的软技能来支撑这种转型。所以我们和大学以及像BIMCO这样的国际海事组织一起探索怎么通过合作来共同打造企业管理层培训课程,让我们的船岸之间有更好的凝聚点。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华光已经开始比较有系统地培训未来海事人才,尤其是海员。我认为,透过智能科技的发展,未来海上与岸上的知识会越来越接近。过去,在海事教育方面,商务管理是一个系统,海上的专业如轮机、航海与船电是一个系统。这种模式现在有点过时了,这样的隔阂也需要打破,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践行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我们已经在与国内领先的海事大学共同研究这些课题。当下中国的高端海员尚未占据主流位置,未来如果中国逐渐成为LNG、甲醇和氨动力船大国,那我们的海员从何而来呢?这都是我们要从根源上解决的问题。
问:机遇和挑战往往相伴而生,在您看来,华光可以从航运业的绿色和智能转型中抓住怎样的机遇,找到哪些新的增长点?
答:主要包括两个板块,与此次边会的主题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个是智能航运,另一个是绿色航运。智能航运方面,我们其实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构思怎么往智能航运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智能船舶管理。在这方面,中国船级社(CCS)给了我们比较大的启发。首先,从投资的角度,华光在2019年以后新投资的船舶基本都符合CCS的智能船舶标准,所以很感谢CCS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开发智能船舶,一方面需要船级社的密切配合与引领,另一方面也需要和科技公司开展合作。过去,华光专注于船东业务,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可能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不过现在这已成为我们的一个关注点。此外,智能船舶必须要由一群善用科技的人才来驾驭,无论是在岸上还是海上,因此我们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训。我们在接收智能船舶之前,对海员以及管理层都会开展相应的培训。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希望与大学以及其他理念相契合的企业,包括船东、科技公司以及船级社合作打造未来智能航运相关的教育课程。
绿色航运方面基本涵盖3个角度,即营运措施、技术手段和市场机制。首先,营运措施基本上与智能船舶是一体化的,除了华光一直以来践行的优化能效管理方式外,我们还希望通过智能科技的利用,例如 Big Data(大数据),来优化未来船队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碳排放。在技术手段方面,我们于两年前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新型环保科技。我们跟科技公司、设备生产商、设计所、船厂及船级社都有密切的往来与合作,尤其是针对前瞻性的环保科技,如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未来的绿色能源,如甲醇等,都在共同开展研究。这方面也感谢CCS为我们提供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技术和人才储备,同时拓展新的业务,比如,上海港口集团所拥有的中国第一艘LNG加注船正是由华光管理。未来,在中国新能源加注方面,我也希望华光能走在前列,尽早进入这个板块,通过在沿海或者港口开展加注船的运营管理来加强我们的力量,让我们能尽快投入更大的新船型,包括双燃料船。华光今年已经成功投资了2+2 艘双燃料LNG船,这也是和CCS合作的成果。另外,我们正在准备也一直在关注一些新的科技方面的投资。在市场机制方面,我们的底线是做到合规,即符合IMO、欧盟等相关标准。其实,在此基础上,我们从3年前就已经开始自愿进行碳足迹的抵消,比如 Scope 1(范围 1)排放的抵消。此外,最近几个月华光还启动了碳信用相关项目的投资尝试,对于华光而言,这既是一个新的机遇,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盈利点。
问:对于未来华光与中国船级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您有何期待?
答:未来我希望与CCS开展一些新型、高端以及具有前瞻性的业务上的合作。智能船舶肯定是其中一个亮点,也是一个起点,而且智能船舶标准就是我们合作的切入点。在全球智能船舶标准研发领域,CCS有很多方面走在前列。在我们看来,同CCS合作为华光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以及教育作用,让我们的团队了解到未来的航运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要秉承前辈所留下来的遗产,包括一些理念和价值观,而且也要勇敢地探索新的领域,接受新的知识,利用新的科技形成更好的管理,打造综合性的航运公司。
第二点就是绿色船舶,例如双方已经有合作的LNG船和LNG加注船。未来,我认为各类双燃料船以及甲醇船等都应该是我们与CCS合作的重点所在。第三点是更宏观、更长期的发展领域。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我预见未来1 ~ 3年内,中国在绿色甲醇制造以及供应链上会有突破性的发展。CCS在这方面肯定是主要参与者,我们也希望能参与其中。同时,我们也在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讨论交流,相信会有潜在的合作机会。此外,放眼更长远的2030年及以后,我很期待绿氨以及离岸浮式风电的发展。华光已经开始在新型环保科技方面进行投资,浮式风力平台也是我们投资的项目之一。在这些方面我们与CCS也已经共同开展研究。最后,在华光拥抱未来,面对行业共有的挑战,尤其是在环保科技的更新和能源转化的过程中,我认为CCS的相关研究是我接触过的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下功夫最扎实的之一。因此,在这些方面我希望与CCS能继续相互支持,也希望能有好的项目双方可以一起合作研究。